擘画水务新图景 赋能发展新格局

来源: 农视网 2025-10-25 01:33:09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陈小文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2025年以来,陕西省渭南市锚定“保障水安全、优化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提升水价值”核心目标,围绕打好“八场硬仗”涉水任务,巩固深化“5510”工程,聚焦水资源管理、农村供水保障、灌区现代化建设、水生态保护等工作提早谋划、提前部署、提标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8月底,全市落实全口径水利建设资金20.29亿元,完成水利投资17.18亿元、占年度20亿元目标任务的85.9%,为推动市域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作出了积极贡献,谱写了新时代渭南水利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严守水资源“红线” 构建集约高效用水体系

水资源刚性约束是保障水安全的关键。渭南市立足水资源禀赋,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从制度完善、技术创新、宣传引导三方面发力,推动水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连续多年在全省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取得优秀成绩,为全省加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渭南样板”。

完善水资源管理顶层设计。修订完善《渭南市水资源管理办法》《渭南市水资源刚性约束实施细则》,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明确取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管控、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指标,将水资源管理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建立“市—县—乡”三级联动监管机制,确保每方水都能用在“刀刃上”。

技术赋能让水资源监管更精准。全面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升级水资源监管“一张图”系统,将全市1263个规模以上取水口、8927眼农灌井全部纳入实时监测范围,实现取水计量、水位变化、用水效率等数据动态采集与智能分析。其中,临渭区农灌井“以电折水”示范点成效显著,通过安装智能电表与水资源监测终端,精准核算农业用水量,较传统估算方式误差率降低至5%以下,该模式已在全市7个农业大县推广应用。

创新宣传形式推动节水理念深入人心。将节水知识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创新打造出全市首座“节水主题公园”车雷公园;邀请华阴老腔非遗传承人创作《节水秦川颂》系列文艺作品,通过短视频、戏曲表演等形式在社区、学校、企业巡回传播,累计宣传受众人数超50万人次。同时,系统总结推广水权改革经验,港口抽黄灌区用水权交易入选全国用水权改革典型案例;积极培育节水标杆,大唐富平热电有限公司优化循环水系统、推广中水回用技术,年节水380万方,成功获评“省级节水标杆企业”;渭南市第一中学积极打造“节水型校园”,通过雨水回收系统进行绿化灌溉,年减少自来水消耗约20万方。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4个、市级节水型企业(单位)86家。

项目储备动能强劲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紧紧围绕“两重”超长期国债项目资金、中央预算资金、中省级财政水利发展资金和大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等支持方向,加强与中省水利、发改、财政等部门汇报对接,先后完成8大类192个项目的申报储备,项目总投资64.66亿元。强化“政银企”深度合作机制,储备2025年至2027年水利基础设施有效融资需求项目18个,申请金融信贷资金44.4亿元,占总投资90.3亿元的49.1%,为加快水利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落实高质量项目建设工作部署要求,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出台《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2025年行动方案》,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截至目前,东涧峪水库及输水管线工程完成投资2.44亿元,占总投资的34.6%;湭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投资1.3亿元、占总投资的75.7%;龙首坝水库工程完成投资0.42亿元,占总投资的12.1%。扎实推进农田排水(碱)工程恢复保护,清淤改造恢复干支沟163.5公里、田间分毛沟109公里,改造渠系建筑物211座,完成投资2.31亿元。

强化供水保障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渭南市深刻认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持续加大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力度,开工项目18处,完工3处,改善提升了10.3万农村群众供水保障水平,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从68.78%提升至70.7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扎实开展春季敲门入户大排查、抵御高温干旱和防洪保供大排查,防范化解农村供水风险隐患34个,牢牢守住农村饮水安全底线。

工程建设是基础,管护机制是关键。为确保供水工程良性稳定运行,健全完善市级统筹、县级负责、乡镇落实、村社参与的四级管护体系。一方面,加强技能培训,在临渭、富平、蒲城等地已举办工程运行管理培训12期,重点讲解水质检测、设备维护、应急处置等知识,培训水管员、维修人员860余人次;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智慧化管护,在合阳、澄城试点安装农村供水智能水表1.2万余块,实现用水实时计量、费用在线缴纳、故障自动报警,不仅降低了管护成本,也让群众用水更加便捷。

激活灌区“引擎” 筑牢粮食安全水利根基

渭南是农业大市,粮食产量占全省近四分之一,灌区为粮食安全“命脉”,累计投5.8亿元推进现代化改造。

面对高温干旱(降水较常年减60%以上),渭南启动抗旱应急机制,5次申请南沟门水库下泄2000余万方,累计灌溉1268万亩次,超年度任务58.5%。东雷二期抽黄灌区(承担渭北4县290万亩灌溉),日供水提至120万方,组织12支党员服务队、86名技术人员指导,年度灌溉2.03亿方,创历史纪录。

智慧灌区建设同步推进,石堡川灌区用手机App远程控闸门、测水位;韦庄灌区推行“灌区+合作社+农户”模式,错峰灌溉减矛盾、降成本。

守护水生态“底色”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

渭南市以河长制为总抓手,统筹水域岸线管理、水土保持、河湖“清四乱”,打造优美水生态。

依托河湖长制,推进湭河、温泉河幸福河湖建设,清理河湖“四乱”问题46处;严打非法采砂,查处案件8起、没收设备15台(套),清理河道垃圾1.2万立方米,拆妨碍行洪建筑32处,恢复河道行洪能力15公里,保障河道“畅通、洁净、安全”。

完成渭河、洛河等12条主要河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明确功能分区,从严管控岸线开发。加强水土流失监管,新增治理面积158平方公里(占年度任务87.7%);强化水库移民扶持,发放直补资金2.35亿元;承办全国水库移民工作会议,大荔县相关项目获水利部及与会代表肯定。

谋划未来“蓝图”续写水务高质量发展新篇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渭南市围绕“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坚持以国家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为纲,紧扣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以水网建设规划为依托,以提升水资源配置能力为主线,以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水生态保护治理体系为重点,科学谋划“十五五”水利领域目标任务和重大工程布局,初步拟定到2030年,渭南水网骨干基本形成,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5年下降1.5%、万元GDP用水量较2025年下降2%,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8以上,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分别达到99.7%、78%以上。

水兴则城兴,水美则民富。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渭南市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持续推进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让水资源成为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活水”,让水生态成为群众幸福生活的“底色”,为建设现代化美好渭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