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网 2025-11-10 19:06:04
人民网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杜燕飞)日前在2025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大会上,与会嘉宾表示,我国海上风电产业链具有链条长、关联度大、带动性强、辐射范围广等特点,但也面临着产业链韧性有待提高、关键部件技术仍需升级等难点。要加快协同创新,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同时以数智化驱动全链条产业提升,为海上风电规模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动能,助力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
企业是构建产业链的主体力量。国务院国资委与工信部此前联合发起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目的是构建协同发展产业生态,筑牢我国产业体系安全与韧性根基。
对于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庄树新表示,要围绕海上风电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补短板锻长板,加快通过技术研发、并网输电、系统化软件等难题,巩固和提升产业创新策源能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筑牢安全产业根基,强化应用场景牵引作用,打通供应链堵点,提升价值链水平,实现全产业链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构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海上风电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绿色生态,发挥链长引领、激励、组织功能,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促进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高效聚集,塑造竞合并存、开放共赢的局面。
“深远海风电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同时深远海风电开发也面临技术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何广顺表示,要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推动海上风电向深远海拓展,秉承“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原则,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统筹确定海上风电发展空间;推进海域立体应用,推行“海上风电+”模式创新,鼓励海上风电与深远海养殖、海上制氢、海洋油气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海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效果;及时跟进了解海上风电产业发展需求,研究制定海上构筑物等设施到期处置政策,探索创新生态养护工作机制,加快制定深远海开发管理相关政策,为海上风电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科技创新是产业链自立自强的核心。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认为,要加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不断突破漂浮式、低风速、抗台风等先进海上风电技术,加强柔性直流、低频交流等海上输变电技术应用,探索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工程建设和运维的全过程;加大对首台(套)装备支持力度,形成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良性循环,进一步推动成本下降;鼓励产业链上下游联合建立创新平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协同攻关,让科技成果更快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伟平表示,三峡集团将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推动辽宁海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发展优势,探索高纬度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有效途径,促进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优化塑链,形成高效、安全、融合的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聚焦国家发展规划和地方布局,以及企业需求,完善供需对接,成果共享等机制,构建开放有序格局,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海上产业生态圈;打造强引擎,聚焦研发、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工业软件、芯片、智慧运维等关键核心技术,强化科技攻关和数智赋能,向绿色化、智能化迈步,催生新质生产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汤广福认为,要集中力量破解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和风电软件等难题,强化应用基础研究,提高产业自主可控能力,为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加强协同机制和创新,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的协同机制,努力打造开放协同、互助高效生态,形成技术共享良性循环,提升海上风电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应用,推动装备制造智能化、运营调度系统化,以数字驱动全链条产业提升,为海上风电规模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动能。
大会同期发布了《海上风电技术攻关清单》,旨在集中行业优势资源,系统性解决海上风电领域的技术瓶颈与短板弱项问题,为产业链向深远海、高性能、高可靠性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成立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联盟,汇聚风电机组研发与制造、海上并网与输电系统、风电场规划设计与建安、海上风电智慧运维、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等产业链骨干力量,通过联合研发、标准共制、供需对接等机制,全面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