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字号”火起来,优秀传统文化热起来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11 16:06:04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村字号”文体活动情况报告》显示,全国“村字号”活动类型多达24种,2024年全国农村累计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超过220万场,农民参与文体活动比例超七成。       从贵州“村BA”现场的侗族大歌,到湖南“村厨”背后的苗绣工艺,再到江苏“村跑”现场的农民版画……火热的“村字号”文体活动正让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由“静默存在”到“动态传承”的转变。       “村味”盎然是“村字号”文体活动的鲜明特色。深入开展乡村文化资源调查,发掘出独属于本地的文化内容与文化符号是避免雷同、打造特色的关键。       

舞台设在田间地头,道具就地取材,奖品多是农特产品。“村字号”活动农人、农地、农味、农产俱全的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植于最具有本土生命力的地方特色资源,是“村字号”文体活动想要办得好的秘诀。    

以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打造“村戏”文化品牌为例。自2023年启动以来,该活动已从田间地头的自发演出发展为有组织、有规模的文化盛事。       

打造“村戏擂台赛”,各村镇自行编排竞演曲目,村民自愿报名参与表演,一起从民族历史文化中挖掘素材,并编排成歌、戏、舞、杂耍等节目……在现代科技和时尚元素的激活下,古老非遗和口口相传的故事以充满活力的新方式得到呈现。如今,该地已挖掘124个民间故事、310首民歌,将“村戏”打造成为地方特色IP,不仅吸引大量当地年轻人参与其中。不少国内外游客、外国留学生等也专程前来观看、体验、参与。       

如今,“村字号”文体活动已进化出多元形态,相关配套设施、衍生新兴业态不断丰富,并依托短视频平台等网络传播,形成“破圈”。“村字号”IP的溢出效应丰富了文旅供给,让原本局限于一地、游客挖掘难度大的地方特色文化得到更多关注,也带动越来越多传统民俗、农耕技艺等走进公众视野。       仔细观察会发现,不少爆火的“村字号”活动都有着深厚的乡土传统,离不开当地的历史传统与乡风民俗。贵州“村BA”篮球赛与当地苗族传统节日“吃新节”融合,可谓“逢节必赛”,已有数十年历史;浙江“村晚”能够追溯至40余年前,舞台设备已从当年的煤油灯变成电子屏,而当地村民的热情没变,一直是一年中翘首以盼的欢聚时刻,也是无数游子心中难以割舍的乡愁;云南省景洪市勐养镇曼掌村的“村咖”,依托的是当地傣族织锦、慢轮制陶等18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和别具特色的傣族文化……       

把村庄历史和农特产品写进村歌,开发以民俗元素为主题的文创产品,以村戏、村舞“PK赛”吸引游客带动文旅客流……“村字号”文体活动的兴起,既满足了当地人对更高层次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又以真金白银为他们带来货真价实的收入。       

农之强,在经济,也在文化;在物质,更在精神。“村字号”文体活动这张亮丽名片,让农民收获乡土文化荣耀感,在歌声、舞蹈、竞技中守望乡土、实现价值,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探索更多可能。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