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网 2025-11-11 16:07:06
人民网北京11月11日电 (记者欧阳易佳)在近日举办的第六届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发展论坛上,参会嘉宾表示,面对水资源等约束,推动农业现代化需依靠科技创新与综合技术集成,以实现节水增效、保障粮食安全与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表示,面对“农业用水总量、净耗水量、单产耗水量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四项关键指标的严格约束,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自动化与智能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路径,需深度融合生物、信息与智能装备三大技术体系,建立从田间到区域尺度的水分与作物表型信息感知网络,实现智能决策与精准控制,推动区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与水生产力持续提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尹飞虎以盐碱地改良利用为例,系统阐述了“水利、农艺、生物、化学”相结合的治理改良综合技术路线,并针对不同盐碱化程度耕地提出差异化策略:轻度以预防为主、中度治理与控盐并重,重度需采取治理、控制与预防相结合的综合利用策略。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倪文进表示,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农业节水农村供水行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建议协会和各位理事聚焦农业节水增效、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数字孪生灌区和供水工程建设、灌溉遗产保护与利用等,加强调查研究,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先进实用技术筛选,强化集成和推广,为有关规划、政策、标准的制定建言献策,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李增裕介绍,通过强化科技创新与综合施策,我国节水农业成效显著。在农业用水总量稳步下降的同时,水分生产力持续提升,有力保障了粮食连年丰收与农业绿色发展。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加强科技攻关与技术集成,为节水农业提供全链条技术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