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华网 2025-11-20 11:18:01
延伸阅读
如何发展防治康管全链条服务:
一方面,需要打通预防、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全链条。
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重大慢性病防治为切入点,深入实施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大力开展健康体重管理年活动,逐步降低儿童和成人肥胖率,倡导身心健康,发挥医务人员健康教育指导作用,加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重点人群生活方式指导,努力减缓慢性病上升趋势,有效控制慢性病发生发展。
加强防病治病各环节信息互通共享,推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障、药品监管等不同部门之间数据信息联通,持续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就诊等信息共享。
探索在医疗机构设置健康管理中心和疾病管理中心,推进预防端精准干预、治疗端多学科协作、康复端接续性服务、出院后日常管理端长期随访的健康服务模式。
加大防治康管全链条基本医保、商业健康保险支持保障力度,推进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支付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医疗机构和基层社区、单位等作用,健全早筛早诊早治体系,强化多病同防同治同管。
加强卫生健康、宣传、发展改革、教育、民政、财政、医保、中医药、疾控、药监等多部门协同,调动各方资源形成促进健康合力。
另一方面,需要系统性整合急性期治疗医院、恢复期康复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不同机构承担的防治服务,提高不同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服务连续性,推进空间整合、服务贯通、信息联通、人力协同。
发挥紧密型医联体作用,以不同医院之间、同一医院不同诊室之间医疗服务顺畅接续为目标,加强协同合作,完善首诊负责制和院间转诊机制,建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和院间转诊服务平台,开展全科专科联合门诊、住院一体化管理,施行上级医院向基层下沉门诊号源、预留床位等,建立重大急性疾病防治一体化服务和救治绿色通道,最大程度减少患者个人奔波求医的不方便,推动主要通过医疗机构间或院内不同科室间合作实现患者在不同医院之间、同一医院不同诊室之间的转诊。
同步完善转诊医保支付政策衔接,促进双向转诊有序开展。
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签约日常健康管理、出院后健康随访等作用,最大程度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服务,降低疾病发生发展和致残死亡风险,促进早期康复,努力保障群众生命健康。(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