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2025-11-28 10:09:26
车子穿过浓雾,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一路向上行驶,大约20分钟后抵达达摩岭峰顶。车窗外掠过一道金光,浓雾上方露出秋日蔚蓝的天空,一轮壮观的红日高悬在云海之上。远处若隐若现的峰峦,如同浸染了金光的青葱仙岛。
达摩岭是湖南省汨罗市境内最高峰,海拔777米,周边簇拥着一片绵延的大山,唤作玉池大山。山间雄峰耸峙,明月山、达摩岭、大龙山、玉池山等群山峰峦起伏,山间沟壑纵横,素有“三山十洞八平湖”之美誉。当然,在湖南人的字典里,地名中的“洞”并非洞穴,而多指山间的谷地。白鹤洞、双狮洞、梓木洞,就像散落在山间的珍珠,点缀在茫茫林海之间。
人们常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白鹤洞有一口上千年的老井,至今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早在魏晋时期,晋太尉陶侃之孙陶澹携其侄儿陶桓来山间隐居修道,养有一只白鹿和三只白鹤,在珍珠岩凿有炼丹池,在半山腰掘有一口水井。传说陶澹得道成仙后,其真身历经千年不腐,引为一道奇观。此后,井水之中常见白鹤翩然起舞。因有此佳话,白鹤泉一度与君山茶一起被奉为贡品。
两年前,弼时镇白鹤洞村与汨罗一家企业合作建起山泉水厂。据白鹤洞村党总支书记介绍,经专业机构检测,这里的泉水偏硅酸含量远超国家矿泉水标准规定,含有多种人体有益微量元素。如今,“玉池白鹤泉”逐渐在当地打出了影响力,成为第四届国际龙舟联合会世界杯专用水。
我循着传说溯源这口古井,在水厂不远处的山坡上,古井原址被修葺一新,成为一个小众的打卡地。水井旁边建有一座石亭,左右亭柱上篆刻着一副对联,写着“招鹤庭开留胜迹,荫龙泉饮溢恩波”。当地老人们说,“胜迹”“恩波”篆刻着白鹤泉当年的荣光。秋季田野间,水稻已经收割完毕,一对白鹤在草丛间从容觅食,古老传说与眼前图景似乎又融合了。
举目四望,满山翠竹掩映着绿水青山。楠竹一年成材,曾经是这片大山的主要经济作物,山中有一个专门的职业叫作篾匠,掌握着独特的制竹手艺,专用竹子制作家具和日常用具。竹子制品大件的有竹床、竹席、凉席,这些都是夏日消暑的必需品。炎炎夏日,躺在凉凉的竹床、竹席上纳凉观星,手里再摇着一把蒲扇,实在惬意。竹子还能制作出大多数农具,从盛放稻谷的箩筐、簸箕,到择菜用的竹篮、竹盘,一应俱全。竹子韧性强,篾匠们将竹子锯成竹筒,又将竹筒剖开裁成一根根竹条,再一根根剖成雪亮的篾条,便可以编出各式各样的器具。
如今竹林依旧,山间又冒出来一些果园和药材基地。在城市闯荡过的年轻人们回到家乡,开垦出一亩亩黄桃园、草莓园,吸引附近城市的人们过来休闲采摘。高山上昼夜温差大,产出的黄桃甜度更高、水分更足。这些年进出大山的路网日益完善,从长沙、岳阳开车来这里也只要一两个小时。不少城市游客专程开车前来采摘,山间涌现出一家又一家农家乐,让城市游客体验到田园乐趣。
从白鹤洞村上山至黄石滩一带,近百亩黄精种植基地初具规模。白鹤洞村从外地引进了一位懂技术、有经验的种植大户,山间良好的生态和土壤特点,让黄精长势很好。这个村企合作的项目,村集体衔接专项资金入股,预计一亩黄精产量可达7000多斤,村集体预计每年可增收10余万元,企业还能提供30多个工作岗位,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
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在这山水之间,更好地“安居”也是当地人生活的一大主题。过去,山间都是土砖房子,村民们从田地里挑来黏性强的泥土,拌上截成一段一段的稻草,夯出一口口土砖,晒干就能用。土砖盖的房子冬暖夏凉,民居格局大抵是中间一间堂屋,两侧正房对称一字排开,再往两侧分别是厨房或者猪圈牛栏。如今,土砖房很少见了。10多年来,住在山坡上的人家纷纷搬到公路旁的平地,建起两三层高的红砖瓦房,墙体外边贴上瓷砖,一家比一家洋气。
大山里头还有一个初具规模的社区,叫“白鹤洞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6栋白墙青瓦的小楼在青山绿树的掩映下,如同一幅水墨丹青。住进这里的72户脱贫户分了菜地,配了杂物间,小区里头路灯、健身器材、文化广场等一应俱全,卫生所、公交站、银行服务点、客货邮服务点都方便到达。晚上,小区的广场舞与高处的“达摩秘境”灯光交相辉映。在市、镇两级支持下,安置区引进了一个“帮扶车间”,十多个工作岗位提供给小区脱贫户,订单多时,有的员工一个月能赚3000多元。
玉池大山过去是高寒贫困山区,因为交通不便,山间耕地很少,人们在这里谋生并不容易,但艰苦的环境练就了当地人不怕苦、不服输的劲头。
80年前,八路军南下支队所辖六支队进驻这片大山,在这里发动了群众抗击日寇,建立了湘阴县抗日民主政府。短短几个月时间,部队从进山时的100多人,到北返时已壮大到接近万人的规模。“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汨罗境内至今可见当年抗日部队挖掘的战壕遗迹,而“吃得苦、霸得蛮”的当地民众,将满腔热血化作永远跟党走的无限赤诚。
上世纪80年代,曾在白鹤洞一带参加革命工作的湘潭地委老干部吴树言,曾在致革命战友、白鹤乡首任乡长周春初的信中感叹,“白鹤洞中茂林修竹,龙山头上碧水长流”,盛赞此地风物之美。如今,玉池大山在产业加持下,发展出文旅、药材、饮品、果业等多种新的产业形态,为山乡人民勤劳致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当年沉默的大山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放眼望去,这里既是人们安居乐业的绿水青山,也正在成为紧跟时代步伐的金山银山。(周继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