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直播
  • 抓好秋冬生产 夯实粮安根基——黄淮海秋冬种进行时
  • 希望的田野——衔接五载 振兴新程
  • 1
  • 2
  • 3
  • 4
  • 1
  • 2
  • 3
新华时评丨告别“拎马桶”是民生“大文章”
新华社上海11月20日电 题:告别“拎马桶”是民生“大文章”新华社记者郑钧天、孙青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一个城市的温度,就在一点一滴的民生攻坚中提升。随着最后万余户居民家庭告别“拎马桶”,上海推进无卫生设施旧住房提升改造迎来历史性时刻。作为一座超大城市,上海不嫌琐碎、不弃微末,连续30多年聚力推进城市更新,深刻彰显人民城市理念,生动展现现代化治理智慧。城,所以盛民也。一面是高楼大厦林立,一面是部分弄堂住房老旧局促,居民需拎着一只只木桶如厕,成为常年横亘的一道槛。何以让百姓安居无忧?上海拿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细功夫,直面设施结构复杂、居民意见分歧等种种困难,以拆除重建、户内加装等多元解法,实现了民生改善和历史风貌保护的双赢。不止于多一平方米的幸福,上海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加大民生投入,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一个个“方寸之地”的改造,让老弄堂焕发新生机;一个个“口袋公园”的建设,让人们转角即遇诗意。上海用实践印证,现代化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中国大地上,690多座城市星罗棋布。城市发展已经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今年国家又下发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等8项重点任务。一系列部署旨在不断补齐短板弱项,让城市更宜业宜居、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城市的核心是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科学方法,兼顾大与小、建与管、古与今;下绣花功夫,把城市治理的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一切着眼于便民、利民、安民,将千家万户的小目标融入城市发展的大蓝图,写好城市更新的大文章,让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点亮万家灯火。
青春华章|人民网评:科创驱动,天津发展新质生产力渐入佳境
从南开大学的新能源技术到天津大学的脑机接口突破,再到伽利略公司的智能运维创新,“青春华章·踏浪新质潮”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近日赴天津采风,见证天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蓬勃动力。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南开大学科研团队瞄准新能源存储的核心难题,通过材料与技术革新,研发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既解决了传统电池续航短、成本高的痛点,又攻克了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难题。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锚定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方向,10余年持续技术攻关,用科技创新破解医疗难题。高校的科研体系,是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关键一环。依托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产业创新的推动者,天津正在着力构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三足鼎立协同发展体系。 科技成果本身不是现实生产力,只有及时运用到产业上,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发展质量,促进产业升级,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伽利略(天津)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数字孪生智能运维平台,服务了全国85%以上的轨道交通线路,如同为高铁网络装上“智慧大脑”,通过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保障列车安全高效运行。从智能防爆机器人守护工业场景安全,到先进雷达技术筑牢安防防线,这家“专精特新”企业的成果,渗透在出行、安防等多个民生领域。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天开高教科创园孵化的3900余家企业、近2倍增长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持续领先的研发投入强度,这些创新要素的集聚,最终都转化为百姓身边的实在变化。从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到生活中的民生改善,天津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始终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目标。在天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在科技创新不断取得“从0到1”的突破。 从百年工业积淀中汲取智慧,于新时代科创浪潮中勇立潮头,秉持“勇争先、善作为”的精神指引,天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渐入佳境,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谱写新的篇章。 (责编:王帅、付龙)
人民网评:无人机变“凶器”,监管迫在眉睫
据悉,一种以无人机搭载热成像仪与金属箭的“高科技狩猎野猪”行为正在野外悄然兴起。狩猎者利用无人机搭载红外设备锁定野猪后,从高空投射金属箭。箭头凭重力与惯性,瞬间贯穿猎物躯体。兽医解剖发现,大多数伤口呈现30度斜角切割特征,与电商平台热销的“无人机狩猎牙签”完全吻合。这种“空中狙击”猎杀高效果隐蔽,取证困难,正成为野生动物保护和公共安全的新隐患。《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猎捕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依法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核发的狩猎证,并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还明确了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和方法。然而,由于现行法律对“禁用工具”的界定尚未及时更新,未能将无人机等新型猎捕方式明确列入禁限用范围,在事实上造成了执法困境。更让人担心的是,“今日杀的是野猪,明日伤的可能是人”的警示,正从隐忧演变为迫近的风险。山西晋城一位农户曾在夜间多次拍摄到不明无人机在自家院落附近盘旋活动,其饲养的骆驼后被利刃贯穿而死。这表明,无人机滥用的威胁半径已从偏远山林延伸至居民活动区。改装无人机悄无声息地侵入私人领空并造成致命伤害,挑战的不仅是野生动物保护法,更是公共安全的底线,凸显出监管缺位所带来的社会风险正在急剧上升,遏制“天降杀机”已刻不容缓。首先,法律修订需及时填补技术代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禁用工具清单仍沿用十年前版本,亟须将“无人机挂载投射利器”明确列为禁用的猎捕工具。在这方面,湖南浏阳2023年12月出台的《关于禁止猎捕陆生野生动物的通告》已作出示范,明确禁止“使用无人机等飞行器辅助投射标枪或箭支装具”。各地应借鉴此类做法,推动地方立法先行,为国家层面修法积累经验。其次,技术监管应织密天罗地网。参照民航局《轻小型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应强制要求所有无人机内置不可篡改的飞行数据记录模块,如实记录经纬度、高度、载荷等关键信息,实现飞行轨迹可追溯。同时,建议对具备挂载能力的无人机实行实名登记与特殊用途备案制度,从源头上防范滥用风险。再次,电商平台必须切实承担“守门人”责任。目前,虽然国家已出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但对实体危险商品的监管仍存在空白。建议依据《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强化平台对“无人机狩猎牙签”等危险商品的审核义务,建立关键词动态监测与商品上架前审核机制。同时,针对部分商家通过变换关键词等方式继续销售的行为,平台监管需要更加主动和精准,不能止于“被动响应”。最后,应着力提升基层执法能力。一方面,增强公安机关对无人机猎捕行为的识别、取证和查处能力,配备专业设备,开展专项培训;另一方面,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整合林业、民航、公安等系统资源,构建“发现—锁定—追踪”快速响应机制。可考虑在重点区域试点“空地联动”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与联动执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若监管滞后,无人机就可能从助力文明的工具沦为伤人害物的凶器。惟有织密法治之网、强化技术监管、压实平台责任、提升执法效能,形成多方合力,才能让科技创新真正造福人类,而非成为威胁公共安全的隐患。
  • 1
  • 2
直播
更多
  • 1
  • 2
  • 1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