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直播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 1
  • 2
  • 1
  • 2
新华时评丨“两国方案”不可替代、不容否定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题:“两国方案”不可替代、不容否定新华社记者谢彬彬“承认巴勒斯坦国是对巴人民自决权的支持,不是恩赐而是正当权利。”23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巴勒斯坦问题高级别会议上,巴勒斯坦常驻联合国观察员曼苏尔的发言发人深省。当前,新一轮巴以冲突已持续近两年,加沙地带超6.5万生命逝去,其中近半数为妇女儿童,200万民众深陷人道灾难。这使得巴勒斯坦问题成为第80届联合国大会高级别周不容回避的焦点。“人间炼狱”的灾难景象拷问着人类良知,也激起了全球公愤,伸张正义的呼声前所未有地高涨。国际舆论压力之下,在22日举行的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期间,法国、比利时、安道尔、卢森堡、马耳他、摩纳哥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此前一天,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葡萄牙已作出同样宣布。目前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已超150个,这充分表明,国际社会对“两国方案”必须且迫切需要得到落实的共识日益强烈。这一“承认潮”,首先是对巴勒斯坦人民遭受历史不公的明确回应。“两国方案”是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唯一可行出路,不可替代、不容否定。巴以冲突延宕70多年,以色列早已实现独立建国,但巴勒斯坦人民的自决权和建国权却长期被漠视。本轮巴以冲突以极其惨烈的方式再次提醒世人,巴勒斯坦人民遭受的历史不公绝不能世代延续。支持和推进巴勒斯坦独立建国进程、为落实“两国方案”提供有力保障,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这一“承认潮”,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立场的转变,也是对以色列政府一意孤行破坏和平努力的反制。以政府无视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和国际社会呼声,不断升级在加沙的军事行动,给人道援助人为设置障碍,企图通过建设定居点计划损害巴勒斯坦建国基础,以色列官员甚至公然放言“不会有巴勒斯坦国”,遭到国际社会广泛批评和谴责。国际社会正在形成合力,对以色列政府施加应有的压力。这一“承认潮”更是国际社会对美国长期纵容、偏袒以色列的不满情绪表达,是对其屡次在安理会滥用否决权,阻挠停火决议达成和巴勒斯坦建国进程的有力反击。本轮冲突爆发至今,美国不仅持续为以色列提供政治和军事支持,还多次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安理会否决涉加沙停火决议草案,公然站在国际社会、国际道义和人类良知的对立面。公平正义面前,愈发凸显美国的孤立。中东不靖,世界难安。巴勒斯坦问题始终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只有还巴勒斯坦人民以公道,全面落实“两国方案”,才能彻底走出巴以冲突的恶性循环,实现中东地区的持久和平。国际社会必须拿出更多勇气和行动,为落实“两国方案”注入更强大的政治动力。拯救加沙民众的生命、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不仅是在挽救一个民族,更是在捍卫人类共同珍视的和平、正义与未来。
元首外交引领中美关系,为世界局势注入确定性
9月19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就当前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此次中美元首通话务实、积极、具有建设性,为下阶段两国关系的发展作出至关重要的战略指引。元首外交为中美关系和世界局势注入确定性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事关两国人民福祉和人类前途命运,因此,维护好中美关系是一道“必答题”。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三次通电话,为两国关系把舵定向,展现出元首外交不可替代的重要性。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电话中祝贺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并强调中美可以成为伙伴和朋友,重申“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特朗普积极回应,承诺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愿保持沟通、共护世界和平,为新一届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定下基调。6月5日,习近平主席应约同特朗普通电话,指出对话协商是解决分歧的正确路径,日内瓦会谈是积极开端,要求美方正视进展,撤销对华加征关税等消极举措。他同时强调,双方应增进外交、经贸、军队、执法等各领域交流,减少误判。特朗普认可会谈成果,表示愿同中方共同努力落实协议,释放出缓和信号。在9月19日的通话中,习近平主席回顾了中美两国并肩抗战的历史,呼吁应在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基础上,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并强调中美完全可以实现“相互成就、共同繁荣”。他重申美国应避免单边施压,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营商环境,妥善解决TikTok等问题。特朗普高度评价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表示愿意通过磋商化解分歧,支持两国团队持续推进合作。三次通话充分表明,在中美关系的重要时刻,元首外交均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战略指引,发挥了管控危机、凝聚共识、推进合作的关键作用。中方的坚定立场与建设性姿态推动中美关系保持稳定态势,为世界动荡局势注入了难得的确定性。元首通话助力中美经贸磋商取得进展2025年以来,在中美元首重要共识引领下,双方经贸团队先后在日内瓦、伦敦、斯德哥尔摩、马德里举行会谈,达成积极共识。而中美元首通话成为观察双方经贸磋商的重要窗口。第一,元首通话释放了恢复沟通渠道的信号,为工作层面磋商营造了政治空间。近年来,中美关系历经波折,经贸议题常被美方高度政治化。但元首通话表明,双方最高层仍愿意通过直接沟通稳定关系,为后续谈判提供强大推动力。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美得以建立常态化经贸磋商机制。第二,元首通话为经贸议题“定调”。以往美方动辄强调加税、制裁等对抗性话语,而在本次元首通话中双方强调互利共赢、相向而行,传递出更多建设性信号。在双方经贸团队持续接触的基础上,元首对话不仅总结了已有进展,也为下一步磋商提供了政治指引。第三,元首通话凸显经贸合作的“稳定器”作用。尽管两国在安全、科技、地缘政治等领域存在分歧,但经贸作为双方“最大公约数”,是两国关系的“稳定器”。四轮会谈的压茬推进,不仅有助于缓解双边关系紧张,也对稳定世界经济具有积极意义。美方应秉持平等、尊重和互惠精神此次通话中,中方对经贸磋商的评价格外引人注目,即“双方团队最近的磋商体现了平等、尊重和互惠的精神”。这不仅是外交辞令,更反映出中方对谈判原则和中美互动的深层理解。首先,“平等”强调了双方地位对等。长期以来,美国常以“规则制定者”自居,从“实力地位”出发与别国打交道,而中国则坚持“大国之间应在平等基础上谈判”。在任何磋商中,中方都不会放弃自身合理的发展利益,而是以对等身份与美方互动,这也是中方在经贸谈判中的基本底线。其次,“尊重”体现了谈判必须顾及彼此关切。在过去的摩擦中,美方经常忽视中方发展权和核心利益,将经贸问题与政治、安全问题捆绑。中方强调“尊重”,意味着主张谈判应当避免单方面施压和意识形态化,必须基于对双方制度和利益的尊重。再次,“互惠”突出了合作的双赢属性。贸易和投资的本质是互利互惠,而非一方压榨另一方。中方此举既是对外界释放积极信号,表示愿意在互利基础上推动合作,也是对内宣示谈判的基本原则。中方的表态表明,中方既对谈判氛围表示肯定,又对未来磋商设定方向。只有在平等、尊重和互惠的条件下,双方才可能达成可持续的成果。正如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造福两国、惠及世界。要实现这个愿景,双方都要相向而行、付出努力,实现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作者单位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这条穿越北极的航线,何以成为中欧贸易新通道?
9月23日凌晨,“伊斯坦布尔桥”号集装箱船从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启程,驶往英国最大集装箱港口弗利克斯托港,标志着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以下简称“中欧北极快航”)正式通航。近年来,随着北极地区通航条件大幅改善,世界各国加大了对北极航线的开发利用,中国也不例外。2017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制定发布共建“一带一路”相关文件,首次将“北极航道”明确为共建“一带一路”三大主要海上通道之一。2017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俄罗斯期间提出,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落实好有关互联互通项目。“中欧北极快航”正式通航,标志着中国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北极航道迈出坚实一步,“冰上丝绸之路”已从设想逐渐变成令人期待的“蓝色经济”机遇。“中欧北极快航”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大幅提升中欧贸易的物流效率,运输成本显著降低。过去,中欧最近的海上航线是途经马六甲海峡、印度洋、阿拉伯海,穿过曼德海峡进入红海,通过苏伊士运河抵达地中海,再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最终到达西欧国家,航程在1.2万海里左右,航行时间一般在30天以上。此外,由于红海地区犯罪活动猖獗,近年来还饱受巴以冲突外溢影响,该航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而“中欧北极快航”则经白令海峡、楚科奇海、北欧海域抵达西欧,航程缩短至约 8000海里,全程用时仅需19天,且目前没有地缘政治和安全风险。航运时间缩短意味着船舶周转效率提升,航程缩短则带来燃油消耗的大幅减少,航运公司单位时间内可完成更多的运输任务,运输成本显著降低,还通过实现节能减排,助力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其次,“中欧北极快航”等海上航线与中欧班列互为补充,进一步织密了中欧间的物流网络。中欧班列受天气条件影响小,稳定性高,且途经中东欧国家,便利其与中国贸易往来。而“中欧北极快航”可直达北欧、西欧,且通行时间较中欧班列更短。尤其是在乌克兰危机延宕的背景下,北极航线受地缘冲突影响较小,可承担部分商品的转运压力,进一步优化欧洲内部货物分拨体系,为中欧贸易的稳定作出贡献。第三,“中欧北极快航”或将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纽带。这条新航线的开通,将显著深化中国东北、华北地区与北欧、波罗的海国家的贸易联系。比如,中国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可借助北极航线的低成本优势,扩大对欧出口,助力东北振兴;欧洲的高端装备、汽车、化工产品等,也可更高效地进入中国北方市场。这有助于中欧双方打造新的贸易增长点,实现更均衡发展。诚然,作为一条新的洲际物流通道,“中欧北极快航”还将面临很多挑战。如北极地区气候恶劣、极端天气频发,冬季通航条件较差,夏季部分海域仍有浮冰。此外,一些国家觊觎北极愈发重要的战略价值,打起了“北极牌”,挑起各国之间的管辖权争议,还加大了军事介入力度。这些都为未来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增加了不确定性。因此,要推动“中欧北极快航”这一潜力通道真正发挥作用,化解其发展道路上的各类不确定性,不能仅靠单一国家的努力,而需要国际社会通过对话协商凝聚共识,以合作姿态共同应对气候难题与地缘分歧。中国作为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一贯本着尊重、合作、共赢、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参与北极事务,致力于与各方加强合作,维护北极和平稳定,促进北极可持续发展,使其成为中欧乃至全球经贸高质量发展的“黄金通道”。
  • 1
  • 2
直播
更多
  • 1
  • 2
  • 1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