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出现4种异常,可能是肠道长了息肉

来源: 三农头条公众号 2025-07-07 15:03:05

所谓肠道息肉,一般泛指十二指肠、小肠、结肠、直肠部位的息肉,是肠道粘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

通俗地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

部分息肉是结直肠癌的前身

大部分肠息肉是良性的,但有的息肉也可能会恶变,进而引发结直肠癌。比如:

● 腺瘤性息肉、异型增生性息肉;

● 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

● 息肉数量大于3个。

结直肠癌的发展是缓慢的,从腺瘤到癌变需要5~10年,肠镜是发现息肉的“武器”,45岁后记得做一次肠镜检查,如果发现息肉建议尽早切除,防止肠癌发生。

图片

肠镜检查建议:

● 若肠镜检查结果无异常且无癌前病变,下次检查可间隔10年;

● 若发现癌前病变,建议第二年复检或结合便潜血基因检测;

● 如检测结果提示异常,应一年检查一次;

● 若无问题,后续可每5~10年检查一次。

排便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需引起重视

1.便血

主要是由于肠道息肉表面的血管受到摩擦破裂引发便血,典型特征是暗红色血便或黏液血便(血液与粪便混合),偶有鲜红色血(息肉靠近肛门)。

很多人出现便血都以为是痔疮,但其实与痔疮出血是有区别的,痔疮出血多为便后滴血,血鲜红且不与粪便混合。

2.排便习惯突然改变

具体表现有长期便秘或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以及排便后仍有“排不净”的感觉(里急后重),这些排便情况可能是息肉信号,如果长期出现类似变化,就需引起重视。

3.息肉脱出

位于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可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鲜红色,圆形或樱桃状,便后可自行回复;而无蒂息肉需经肛指和肛门镜检查才能发现。

4.腹痛、腹胀反复发作

当肠蠕动突然加快,血液或肠炎性东西在肠内通过以后都可以使肠蠕动加快,可能会出现痉挛性腹痛,腹痛感有一阵非常强烈,可能过一阵就会缓解。

这5类人更容易发生肠息肉

1.年龄超过50岁

据统计,50岁以上人群中,约30%的人有结肠息肉;60岁以上人群中,40%~50%有结肠息肉。

2.有肠癌家族史者

肠息肉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肠息肉或肠癌病史的人,患病风险显著增加。

3.代谢综合征患者

代谢综合征包括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因素均与肠息肉的发生密切相关。

4.饮食习惯不良者

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糖、低纤维饮食的人群更容易患肠息肉。除此之外,吸烟和过量饮酒也会增加肠息肉的发生风险。

5.慢性肠病患者

长期患有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慢性肠道疾病的人群,由于肠道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肠息肉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编辑:王浩宇

责编:王润楠

执行主编:徐菁

监审:杨巍

来源:老年日报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