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一线观察手记”之二:织密文物安全“防护网”

来源: 新华网 2025-10-09 16:57:07

新华网太原10月9日电(记者 王学涛)国庆假期,全国各大文物保护单位迎来客流高峰。与此同时,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头顶上盘旋的无人机”和“禁烟区的零星烟火气”,让人看着揪心。

“大家的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无人机‘黑飞’,一旦发生坠落或碰撞,无论损害文物本体还是伤到人都不是好事。”看到眼前这一幕,一名资深古建爱好者对记者表达了他的担忧。

记者在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看到,三四架无人机同时在一座古建筑上空盘旋,古建筑门口的告示牌上第一条就醒目标注“禁止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范围上方区域内实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避免因操作不当对文物本体造成损害”。

事实上,自2024年起施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已作出明确规定,“重要革命纪念地、重要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上方的空域应当划设为无人驾驶航空器管制空域,“未经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批准,不得在管制空域内实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

除“黑飞”,文保单位内吸烟行为同样引发游客吐槽。在社交媒体上,有网友反映,部分文保单位的“禁止烟火”标志形同虚设——即便广播循环提醒“景区内禁止吸烟”,仍有游客置若罔闻。

火灾是危害文物安全的主要风险。在文保单位内吸烟,哪怕是一个未熄灭的烟头,都可能引发火灾,从而对文物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目前,除规定文物建筑内禁止吸烟外,多地通过地方性法规,明确对社会开放的文保单位室外区域同样禁止吸烟。

守护文物安全,既需“硬核”监管,也需“软性”引导。地方政府及文物保护管理部门应切实扛起责任:加强入口安检力度,将火种、违规无人机拦截在门外;加大园区安保巡查频次,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行为;有条件的地区可部署电子围栏与自动干扰系统,从技术层面阻断未经授权的无人机飞行信号,织密文物安全“防护网”。

更重要的是,要让文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引导游客自觉遵守相关法规和公共秩序,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参观环境。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