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5-11-20 15:20:49
“这几块地整得差不多了,地头地势低,还得再等等!”11月18日上午,河南省宝丰县周庄镇田间地头透着几分暖意,几缕阳光落在田埂上,种粮大户郭松海望着刚翻耕的地块说道。
入秋以来,河南持续阴雨让冬小麦播种被迫延后,如今晴好天气上线,终于为播种送来 “黄金窗口期”。记者驱车穿行在宝丰县周庄镇的乡村道路上,田间地头一派鲜活景象:有的地块已翻耕整平,播种机往来穿梭;有的早播地块里,嫩绿的麦苗破土而出,在阳光下舒展叶片。
“我这整了100多亩了,往年这时候早播完了,但越晚越不能含糊。”郭松海的700多亩地里,拖拉机有条不紊地进行旋耕作业,土壤被翻起层层新土,散发着湿润的泥土清香。
他蹲下身抓起一把土,轻轻一捻便散开,“你看这土,得整得像筛过一样,播种深度才能均匀,出苗才齐整。地头低洼处还有点湿,再晒两天,宁愿晚播,也不能敷衍。”
沿着道路向东走,农户牛国旺正蹲在自家地里发愁。他的两亩地刚播完不久,有的播得浅浅一层,有的麦种裸露在地表。“眼看天好了,别人都在播我也着急,前几天雇了农机就赶紧种了,没想成这样了。”
正在附近指导农户的平顶山市科技特派员、宝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王功庆闻讯赶来,蹲下身仔细查看。“别急,还能补救!”王功庆拿起锄头示范着轻扒地表,“找个小锄头,沿着播种行轻轻培一层湿土,厚度3厘米左右,既能盖住裸露的种子,又不影响后续出苗。”
他边教边解释,这种情况是因为地没整到位就急于播种,农机作业时容易带土,进而导致播深不均。牛国旺跟着王功庆学了几招后,拿起锄头忙活了起来。
农田里,刚忙完的郭松海和王功庆探讨起晚播的技术要点。“我这地准备过几天播种,晚了这么久,一亩得多播多少种才合适?”郭松海问道。
“一亩地播量得比往年增加10斤左右。”王功庆攥起一把土解释道,“俗话说‘小雪不分股,大雪不出土’,现在离小雪没几天了,晚播得靠增播补苗数,才能保证有效分蘖。”
“那成本不就上去了?”记者在一旁插话问道。王功庆笑着摆摆手,现场给大家算了一笔“收支账”:“表面看种子成本增加了,但今年雨水多底墒充足,冬前不用浇越冬水,开春返青水也能少浇一次。”节省的水电费,刚好能抵消增加的种子开支,整体种植成本基本持平。
对于农户们最关心的产量问题,王功庆进一步打消顾虑:“只要跟着‘四补一促’的方法做,以密补晚、以种补晚、以肥补晚、以好补晚,再把冬前管理抓到位,晚播也能稳住亩产。”郭松海听得频频点头,“有专家这笔明白账,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不远处的农田里,农机手程师傅从驾驶室下来,弯腰用手抠着播种机耧腿上的泥土。“这地一湿,耧腿就特别容易裹泥,得时不时下来清清,不然播量和深度都受影响。”程师傅甩了甩手上的泥,跳上驾驶室继续作业。
“今天得赶工,这块地播完,还要去邻村播。”他透过车窗喊道,“趁着晴好天气,得把大伙的地都抢种完。”据他介绍,往年他一天能播50多亩,今年土壤湿要频繁清理农机,一天也就能播30多亩,为了抢抓农时,他天不亮就出门,忙到天擦黑才收工。
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最新消息,截至11月18日,全省小麦已播8116万亩,占预计面积95.5%,麦播工作已大头落地,日播种进度153万亩。
暖经济向“新”风劲吹!选品、询价、成交……企业做足“内功”开辟大市场
观察·中国引领机器人产业变革 “硬科技突破+场景化落地”双向发力加速迭代
精细化贴心服务上“新” “冰雪经济”火热文旅市场“热气”升腾
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丨弘扬诚信文化、廉洁文化
京津冀新增6项“同事同标”社保经办服务
河南麦播一线:趁晴赶进度 播种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业 多元化优质培训资源供给拓宽劳动者发展空间实现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温度 “老房子”变身“好房子”老城区重焕生机
二十届四中全会名词卡片:防治康管全链条服务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为国产传感器从感知到智联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