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华网 2025-11-20 18:06:03
新华社上海11月20日电 题:告别“拎马桶”是民生“大文章”
新华社记者郑钧天、孙青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一个城市的温度,就在一点一滴的民生攻坚中提升。
随着最后万余户居民家庭告别“拎马桶”,上海推进无卫生设施旧住房提升改造迎来历史性时刻。作为一座超大城市,上海不嫌琐碎、不弃微末,连续30多年聚力推进城市更新,深刻彰显人民城市理念,生动展现现代化治理智慧。
城,所以盛民也。一面是高楼大厦林立,一面是部分弄堂住房老旧局促,居民需拎着一只只木桶如厕,成为常年横亘的一道槛。何以让百姓安居无忧?上海拿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细功夫,直面设施结构复杂、居民意见分歧等种种困难,以拆除重建、户内加装等多元解法,实现了民生改善和历史风貌保护的双赢。
不止于多一平方米的幸福,上海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加大民生投入,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一个个“方寸之地”的改造,让老弄堂焕发新生机;一个个“口袋公园”的建设,让人们转角即遇诗意。上海用实践印证,现代化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中国大地上,690多座城市星罗棋布。城市发展已经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今年国家又下发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等8项重点任务。一系列部署旨在不断补齐短板弱项,让城市更宜业宜居、让人民生活更幸福。
城市的核心是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科学方法,兼顾大与小、建与管、古与今;下绣花功夫,把城市治理的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一切着眼于便民、利民、安民,将千家万户的小目标融入城市发展的大蓝图,写好城市更新的大文章,让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点亮万家灯火。
暖经济向“新”风劲吹!选品、询价、成交……企业做足“内功”开辟大市场
观察·中国引领机器人产业变革 “硬科技突破+场景化落地”双向发力加速迭代
精细化贴心服务上“新” “冰雪经济”火热文旅市场“热气”升腾
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丨弘扬诚信文化、廉洁文化
京津冀新增6项“同事同标”社保经办服务
河南麦播一线:趁晴赶进度 播种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业 多元化优质培训资源供给拓宽劳动者发展空间实现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温度 “老房子”变身“好房子”老城区重焕生机
二十届四中全会名词卡片:防治康管全链条服务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为国产传感器从感知到智联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