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民日报客户端 2025-11-20 22:11:01
11月18日至19日,第三届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在广西南宁举办,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川字号”劳务品牌代表团集中亮相,通过成果展示、项目签约、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呈现四川以劳务协作促就业、以品牌建设带增收的扎实成效。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四川已累计培育区域特色劳务品牌358个,其中省级特色品牌60个,2024年劳务收入达7340亿元,2025年1月-10月实现劳务收入6395亿元,稳稳托起2600万农民工的就业增收致富梦。
大会现场,两项关键签约彰显四川劳务协作的精准发力。阿坝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与浙江温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签署劳务协作协议,为高原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向东部发达地区有序转移搭建稳定桥梁;宁南县人民政府与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达成劳务品牌合作,以科技赋能“宁南茧哥丝妹”品牌发展,该品牌已累计带动10.2万人参与栽桑养蚕,2.5万人实现就近就业,人均增收达3万元。
省际协作与省内产业赋能双轮驱动,让“川字号”劳务品牌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载体。阿坝州“高原玫艺师”通过“种植+加工+文旅”融合模式,带动3700余户农户增收,创建标准化车间提供200余个稳定岗位,促进藏族群众就地就业;凉山州“宁南茧哥丝妹”推动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1亿元,联合高校培训3.8万人次,千余人持证上岗,其6A级高端生丝占据国内50%市场份额,并且销售给LV、爱马仕等国际奢侈品牌。
在国家馆主题展区,四川多个劳务品牌精准对接重点产业链,展现强劲赋能效应。遂宁市“川中锂工”作为人社部锂电主题展区代表,已累计培养技能人才5200余人,直接带动就业超3万人,年输送技术工人2000余人,占当地锂电产业新增用工的70%,从业人员月薪平均达6800元;乐山市“桥乡晶工”作为新兴劳务品牌,累计培训人才2.5万人次,直接吸纳就业1.2万余人,带动就业超10万人,助力五通桥光伏产值突破千亿元,成为全球单一区域最大产能基地。
非遗传承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让“川字号”劳务品牌更具生命力。达州市“巴蜀藤艺师”深耕非遗活化,以技能培训为抓手、企业园区为依托、展销门店为窗口,推进“产教研”融合发展,累计培育技师1600余人,藤编产业年产值超5亿元,带动10万余人“家门口”就业;广安市“武胜麻哥”依托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培育产业工人3.5万余人次,孵化产业品牌20余个,全国门店突破3000家,带动近10万人就业,年人均增收近万元;内江市“威远无花果工匠”立足特色产业优势,推动无花果一二三产业全链条融合发展,培养种植加工户超5万户,带动全国超30万人次参与产业,人均年收入超8万元,威远县也成为国内无花果集中成片种植面积最大的产区之一。
从美食餐饮到先进制造,从特色农业到非遗文创,“川字号”劳务品牌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自贡市“龙乡品厨”依托盐帮菜体系,推动全市餐饮从业人员超10万人,2024年餐饮零售额达184.5亿元,品牌影响力覆盖全国并走向世界;成都市“龙泉车工”投入超2亿元建设培训体系,培养技能人才27万余人,带动产业链超10万人次就业,创新的“共享人才”模式,实现人才在产业链不同区域、不同企业间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内江市“甜字号”劳务品牌集群已培育特色品牌11个,开展精准技能培训近10万人次,带动超140万人实现稳定就业,创造产值达400亿元。
未来,四川将持续深化省际劳务协作,推动劳务品牌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完善技能培训、就业对接、产业赋能全链条服务,让更多“川字号”劳务品牌走出四川、走向全国,为全国“稳就业、促共富”贡献更多四川经验。
作者:龙川
暖经济向“新”风劲吹!选品、询价、成交……企业做足“内功”开辟大市场
观察·中国引领机器人产业变革 “硬科技突破+场景化落地”双向发力加速迭代
精细化贴心服务上“新” “冰雪经济”火热文旅市场“热气”升腾
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丨弘扬诚信文化、廉洁文化
京津冀新增6项“同事同标”社保经办服务
河南麦播一线:趁晴赶进度 播种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业 多元化优质培训资源供给拓宽劳动者发展空间实现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温度 “老房子”变身“好房子”老城区重焕生机
二十届四中全会名词卡片:防治康管全链条服务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为国产传感器从感知到智联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