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直播
  • 希望的田野——衔接五载 振兴新程
  • “塑强品牌助振兴 提振消费增活力”——2025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 1
  • 2
  • 3
  • 1
  • 2
新华社评论员: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共同奋斗——一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题: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共同奋斗——一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新华社评论员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回首“十四五”时期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勇毅前行,经受住世纪疫情严重冲击,有效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实践深刻昭示,“两个确立”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面对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锚定发展目标,贯彻落实全会的决策部署,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在实践中要牢牢把握全会提出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六个坚持”的重要原则,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价值取向、实践主题、根本动力、重要保障等,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好造福人民,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就能不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征途漫漫惟笃行,接续奋斗谱新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勠力同心、真抓实干,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共同奋斗,不断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
新华时评|为公益司法保护“中国方案”夯实法律基础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题:为公益司法保护“中国方案”夯实法律基础新华社记者刘硕10月24日,检察公益诉讼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从办案领域、职权配置以及办案程序等方面作出系统规定,为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这一公益司法保护的“中国方案”从法律层面立柱架梁。公益诉讼,关乎你我。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保障老年人等特定群体权益、治理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乱象……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依法代表公众向损害公共利益的有关主体提起公益诉讼,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推动违法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破解了“公共利益谁来主张、如何有效保护”等实践难题。从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修改确立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到如今公益诉讼条款写入二十多部单行法;从制度初创时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四大领域,到如今覆盖面扩展至“反电信网络诈骗”“无障碍环境建设”等十余个领域。实践证明,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效能和优势日益凸显,在维护国家利益、服务发展和安全、助推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制定检察公益诉讼法,把改革探索实践中积累的有益经验和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有利于解决现有相关法律规定较为分散、不够细化等问题,为系统性解决公益保护领域问题提供法律制度支撑,为更及时、更充分、更有效地维护公共利益夯实法律基础,提升办案的精准性、规范性。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之力,筑牢公益司法保护之基。制定一部高质量的检察公益诉讼法,需要在草案审议、公开征求意见等环节充分吸收各方的真知灼见。同时,需要在立法过程中充分兼顾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类老问题、新表现,有效适配全流程各条线的实际需求,强化各领域各方面的衔接协同,为保护公共利益兜住底,为提升办案质效把准脉,为凝聚保护合力搭起桥,更好发挥法律“治已病、防未病”作用。
新华时评丨中国永远是联合国可以信赖的伙伴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题:中国永远是联合国可以信赖的伙伴新华社记者谢彬彬10月24日是联合国日,也是《联合国宪章》生效80周年纪念日。80年来,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支撑起世界的稳定与繁荣,确保了总体和平的基本格局,推动了人类文明长足进步。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捍卫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致力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做联合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中国是联合国及多边主义的坚强支柱。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搞侵略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是和平与安全纪录最好的大国。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进程,为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维护全球战略稳定作出积极贡献。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出兵国。数十年来,中国先后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中国“蓝盔”赢得国际社会“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的赞誉。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中国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首份加沙停火决议,发表政治解决巴以问题的立场文件;今年,中国与志同道合的国家一道发起成立国际调解院,作为现有和平解决争端机制的有益补充……古特雷斯说:“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的崇高事业,有利于全人类的和平和进步。”中国一直是全球发展的重要贡献者。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惠及150多个国家的人民,到全球发展倡议动员230多亿美元资金支持全球南方发展振兴、开展1800多个合作项目;从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面向100多个国家开展200多个务实合作项目,到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惠及60个南方国家、3000万人口……一个个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的民生项目成为中国计利天下、立己达人的生动注脚,见证了中国以实际行动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赋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主张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敦促发达国家切实履行发展援助和气候融资承诺;呼吁加快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改革;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普惠共享……中国在联合国各个多边平台捍卫全球南方的发展权利。今日欧洲新闻网站刊文指出,中国的发展从来不是一枝独秀,而在于春色满园。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不断加重的和平、发展、安全、治理四大赤字,联合国发展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就是为了更好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四大全球倡议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一脉相承,形成以发展促繁荣、以安全保稳定、以文明增互信、以治理求公正的有机整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永远是联合国可以信赖的伙伴,将始终坚守联合国理想,弘扬多边主义精神,与各国携手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砥砺前行,开创人类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光明未来。
  • 1
  • 2
直播
更多
  • 1
  • 2
  • 1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