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直播
  • 抓好秋冬生产 夯实粮安根基——黄淮海秋冬种进行时
  • 希望的田野——衔接五载 振兴新程
  • 1
  • 2
  • 3
  • 4
  • 1
  • 2
  • 3
人民网评:让法治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伟大征程
11月17日至18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对新征程上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重要部署。思想的光芒,总能穿透时空,引领前行的方向。2020年11月,一个标志性会议载入党的史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召开,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这犹如树立起一座巍峨的里程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指明了崭新航向。过去五年来,宪法权威在全社会得到尊崇,与之相配套的法律规范体系与时俱进、日臻完善。“一规划两纲要”的宏伟蓝图从纸上走入现实,构筑起法治中国建设的“四梁八柱”。我们见证着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进行着执法司法专项检查的深耕细作,守护着公平正义的生命线;坚持运用法治方式惩治犯罪、化解矛盾,维护着社会的长治久安。这一切深刻变革的源头活水,正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五年的实践证明,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下,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波澜壮阔,成就非凡,为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新篇章铸就了最坚实的法治根基。法治中国建设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始终与改革发展稳定同频共振。当前,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面临新挑战,社会稳定面临新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法治发挥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它既为改革划定底线,也为创新提供空间;既为发展保驾护航,也为公平筑牢防线。这种协同并进的理念,正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智慧所在。公平正义是法治的生命线。在推进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将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完善司法责任制,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健全法律服务体系,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每一个案件的公正审理,每一项执法决定的依法作出,都在累积着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任。这种信任,正是法治社会最坚实的基础。法治建设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各级党委和政府承担着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责任,这种责任不仅体现在制定政策法规上,更体现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上。法治工作部门则需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确保每一部法律的实施都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与此同时,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法治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当遵守法律成为社会风尚,当运用法律成为生活习惯,法治中国的基础就将更加牢固。面向未来,法治中国建设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高质量发展需要法治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法治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维护,需要法治构筑更加坚固的防线。特别是在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需要。推进法治建设既需要战略定力,也需要历史耐心。法治文明的培育非一日之功,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重要的是,我们正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每一次立法质量的提升,每一次执法行为的规范,每一次司法公正的实现,都在为法治中国大厦添砖加瓦。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法治中国的新蓝图已经绘就。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法治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保障作用。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见证并参与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让法治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也照进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责编:孟哲、曲源)
新华时评丨告别“拎马桶”是民生“大文章”
新华社上海11月20日电 题:告别“拎马桶”是民生“大文章”新华社记者郑钧天、孙青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一个城市的温度,就在一点一滴的民生攻坚中提升。随着最后万余户居民家庭告别“拎马桶”,上海推进无卫生设施旧住房提升改造迎来历史性时刻。作为一座超大城市,上海不嫌琐碎、不弃微末,连续30多年聚力推进城市更新,深刻彰显人民城市理念,生动展现现代化治理智慧。城,所以盛民也。一面是高楼大厦林立,一面是部分弄堂住房老旧局促,居民需拎着一只只木桶如厕,成为常年横亘的一道槛。何以让百姓安居无忧?上海拿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细功夫,直面设施结构复杂、居民意见分歧等种种困难,以拆除重建、户内加装等多元解法,实现了民生改善和历史风貌保护的双赢。不止于多一平方米的幸福,上海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加大民生投入,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一个个“方寸之地”的改造,让老弄堂焕发新生机;一个个“口袋公园”的建设,让人们转角即遇诗意。上海用实践印证,现代化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中国大地上,690多座城市星罗棋布。城市发展已经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今年国家又下发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等8项重点任务。一系列部署旨在不断补齐短板弱项,让城市更宜业宜居、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城市的核心是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科学方法,兼顾大与小、建与管、古与今;下绣花功夫,把城市治理的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一切着眼于便民、利民、安民,将千家万户的小目标融入城市发展的大蓝图,写好城市更新的大文章,让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点亮万家灯火。
青春华章|人民网评:科创驱动,天津发展新质生产力渐入佳境
从南开大学的新能源技术到天津大学的脑机接口突破,再到伽利略公司的智能运维创新,“青春华章·踏浪新质潮”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近日赴天津采风,见证天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蓬勃动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南开大学科研团队瞄准新能源存储的核心难题,通过材料与技术革新,研发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既解决了传统电池续航短、成本高的痛点,又攻克了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难题。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锚定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方向,10余年持续技术攻关,用科技创新破解医疗难题。高校的科研体系,是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关键一环。依托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产业创新的推动者,天津正在着力构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三足鼎立协同发展体系。科技成果本身不是现实生产力,只有及时运用到产业上,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发展质量,促进产业升级,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伽利略(天津)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数字孪生智能运维平台,服务了全国85%以上的轨道交通线路,如同为高铁网络装上“智慧大脑”,通过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保障列车安全高效运行。从智能防爆机器人守护工业场景安全,到先进雷达技术筑牢安防防线,这家“专精特新”企业的成果,渗透在出行、安防等多个民生领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天开高教科创园孵化的3900余家企业、近2倍增长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持续领先的研发投入强度,这些创新要素的集聚,最终都转化为百姓身边的实在变化。从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到生活中的民生改善,天津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始终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目标。在天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在科技创新不断取得“从0到1”的突破。从百年工业积淀中汲取智慧,于新时代科创浪潮中勇立潮头,秉持“勇争先、善作为”的精神指引,天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渐入佳境,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谱写新的篇章。(责编:王帅、付龙)
  • 1
  • 2
直播
更多
  • 1
  • 2
  • 1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