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直播
  • 抓好秋冬生产 夯实粮安根基——黄淮海秋冬种进行时
  • 希望的田野——衔接五载 振兴新程
  • 1
  • 2
  • 3
  • 4
  • 1
  • 2
  • 3
新华时评·民生无小事丨年年喊“冻”年年难动,民生发展后腿拖不得
新华社沈阳11月17日电题:年年喊“冻”年年难动,民生发展后腿拖不得新华社记者于也童、武江民连续几天,我国多个省区市遭遇寒潮天气。面对气温骤然下降,一些小区供暖温度不达标、投诉难处理、设施维修不及时等供暖“老问题”再次显现。有的地方年年喊“冻”,却年年难动。不能让这些“老问题”一冬又一冬地拖民生发展后腿。记者调研了解到,这些问题背后,有的是老旧小区硬件欠账,有的是个别地方长期存在服务短板,有的是供暖企业运维缺位。冬季取暖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大事,解决供暖“老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要拿出硬措施、新办法。破解供暖“老问题”,要创新管理方式加强监管力度。相关主管部门不能简单把供暖这项公共服务推给市场,而是要依法依规加强对供暖企业的监督检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重点关注,对服务质量不达标的企业予以处罚。同时要健全淘汰机制,对那些连年不达标、信用等级差的企业,该清退就清退,不能总让老百姓“花钱挨冻”。破解供暖“老问题”,要紧抓关键环节实现统筹兼顾。老旧供暖设施的跑冒滴漏既导致供暖效果不佳,又浪费大量资源。各地在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要统筹安排好供暖等基础民生服务设施的更新换代,做到“外在美”的同时实现“内里好”。近年来,有的地区已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手段新办法改善供暖情况。各地要加快供暖全链条数字化改造升级,建立从供热站到管网,再到终端的智能检测系统,既能实现基于室外天气、建筑保温性能、用户习惯等数据的精准供暖,又能提前发现管网泄漏、设备效率下降等问题,让供暖保障更高效。“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冬季供暖是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家里的温度量得出民生的温度。供暖效果如何,关键还得看是不是把老百姓的冷暖真正放在心上。政府、企业、社区一起使劲,把责任压实、把服务做细、把技术用活,才能让屋子热起来,让大伙的心暖起来。
新华时评丨错判时与势,注定撞南墙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题:错判时与势,注定撞南墙新华社记者朱超刚刚成为日本首相不久的高市早苗,近来在事关邻国主权领土完整、事关地区和平稳定的问题上频出妄言。日前在国会答辩时,高市更是公然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暗示可能武力介入台海问题。如此粗暴干涉中国内政,还不思悔改、拒不撤回,暴露出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极端错误立场和认知。历史已经反复证明,错判时与势,注定撞南墙。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值此特殊年份,日本本应从历史中深刻汲取教训,痛改前非,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然而,日本有些人不仅不反思军国主义滔天罪行,还抛出一连串激进扩军政策设想,甚至妄言武力介入邻国内政,种种危险动向不能不令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高度警惕。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今日之中国,早已告别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过去,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80年前,中华民族能够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今天,中国人民更加具备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日方一些人依然幻想重温军国主义旧梦,妄图搞“以台制华”,完全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就在近期,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入列,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返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不久前的九三阅兵,人民军队的钢铁洪流和现代化面貌,更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捍卫和平的强大能力。中国人民历来爱好和平,但在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绝不会有任何妥协退让,任何人都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任何人妄想挑战中国人民的底线,必将遭到中方的迎头痛击!台湾是中国的台湾,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如果有人还固守在军国主义旧梦中,妄图只身阻挡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历史洪流,其结局必然是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新华网文化观察丨从金鸡百花电影节,看中国电影新力量书写时代答卷
11月15日,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现场。新华网记者 钟奕 摄新华网厦门11月16日电(刘默涵)鹭岛厦门,星光熠熠。11月15日晚,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在厦门举行。青年演员易烊千玺凭借在电影《小小的我》中对脑瘫患者“刘春和”一角的深刻塑造,成功摘得最佳男主角奖。24岁的他,也成为金鸡奖设立以来最年轻的“最佳男主角”。从易烊千玺到更多年轻影人,他们正以扎实的创作,为中国电影注入新鲜血液,也向世界展现着中国影视新生代接续传统、勇于开拓的青春风貌。新生代叩响行业之门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艺术表达的使命,更肩负着传递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重任。本届金鸡奖成为新生代演员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现。多年来,中国文联与中国影协始终助力青年电影人打破创作框架,用镜头呈现时代的精神图景。这一培育成效在今年的金鸡国产电影展上同样得到彰显。青年导演王通的《长夜将尽》斩获本届金鸡国产电影展“最受观众期待故事片”奖,该片聚焦老龄化社会中的生命与死亡议题,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悬疑故事。“我们从开篇第一帧到收官最后一帧,全片拍摄所使用的电影设备均为中国制造。”王通说,选择国产设备既是对本土电影工业实力的信任,更期待让中国制造的光影力量绽放更多光彩。青年导演王通的《长夜将尽》斩获本届金鸡国产电影展“最受观众期待故事片”奖。这是颁奖现场。新华网 刘默涵 摄这份创作初心背后,凸显了新生代影人对行业发展的责任与担当。今年的影展上,《老蔡的奥德赛》以素人出演展现乡村现状与艺术理想的碰撞,《翠湖》以细腻手法讲述昆明三代人悲欢离合并获多项大奖,此外还有多部聚焦多元现实议题的新作。这些作品同样体现了青年创作者对社会的关注,也展现了国产电影工业在题材探索与技术应用上的进步。“金鸡国产电影展是一个可以让作品说话,让才华被看到的珍贵窗口,它既是老一辈电影人的嘱托,也是年轻影人们展现锐气与梦想的舞台。”《长夜将尽》的主演万茜说。全链条托举青年成长电影产业的生命力始终与市场紧密相连。2025年金鸡百花电影节以产业赋能为核心,为青年电影人铺就了从创意萌发到市场落地的完整路径。在本届电影节电影市场启动仪式上,177个产业项目集中落地厦门,总签约额达318.6亿元,其中青年影人创业项目、IP衍生开发、“电影+文旅”融合项目占比显著,既体现了市场对新生力量的高度关注,也展现了电影产业与多元领域融合的广阔前景。11月11日,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电影市场启动仪式上,厦门文化影视产业项目集中签约。这是签约仪式现场。新华网 刘默涵 摄作为发掘华语电影新生力量的核心平台,第七届金鸡电影创投大会持续发力,以“全链条培育”为目标设立三大单元。主单元共收到1087个有效项目报名,经过多轮严格评审,15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入围终极路演。厦门本土影片《南方蝶道》尤为亮眼,这部以厦门为叙事载体、横跨30年的作品,借“罗生门”式叙事拆解两代女性的情感困境与救赎之路,传递“承认不被爱即走向自由”的深刻思考,兼具地域文化特色与情感共鸣点。在《南方蝶道》编剧、导演谢宝桔看来,金鸡创投赋予了创作者独特的资源,“全流程都高度专业化、人性化,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能让更广阔的世界听到青年影人的声音,这种与市场直接对话的机会,是推动作品从‘创意’走向‘落地’的关键。”《南方蝶道》导演、制片廖威凯补充道。为打通教育、创作、市场之间的衔接通道,金鸡创投“高校联盟学子计划”在著名导演、厦门大学电影学院院长黄建新的发起下,联合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八大影视专业院校,通过“双渠道选拔”机制挖掘青年人才。11月12日,2025年金鸡报晓仪式暨国贸之夜现场。新华网 刘默涵 摄今年,浙江传媒学院学生创作的《南方骤雨》斩获“高校联盟学子计划”优胜作品三等奖,成为校园创意对接市场的一道鲜活案例。“官方扶持的核心价值,在于为年轻人创造‘真诚表达’的土壤,让创意从校园萌芽,在产业中生长。”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副院长、导演系主任陈淘说。从产业项目的集中落地,到创投大会对新生力量的发掘,再到高校计划对未来人才的培育,2025年金鸡百花电影节以“全链条赋能”的模式,让电影产业与市场需求深度绑定。“电影的未来,藏在产业界与教育界的协同里。”黄建新表示,金鸡与高校联盟的携手,既为青年创作者搭建了对接市场的桥梁,更在为中国电影夯实人才根基,让产业发展既有当下活力,更有长远潜力。“传帮带”护航行业未来当今时代,电影早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它宛如一座桥梁,跨越地域与文化的界限,连接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在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中国文联与中国影协为青年电影人保驾护航,推动电影精神在代际传承中不断延续。202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本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策划了金鸡·鼓浪屿论坛、学术论坛、编导演论坛等论坛活动,举办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座谈会,为青年影人搭建了与行业顶尖力量对话的平台。行业前辈“传帮带”温暖有力。今年,陈凯歌带来年度演讲,与张冀探讨“中国电影与时代叙述”;三获金鸡奖最佳导演的杨亚洲开设电影艺术分享课;匈牙利导演伊尔蒂科·茵叶蒂、日本制作人川村元气等人的大师课,更让青年创作者获取全球视野。11月11日,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厦门开幕。新华网记者 钟奕 摄这份力量也体现在金鸡奖荣誉中。第38届金鸡奖上,高朋凭首部长片《老枪》摘得最佳导演处女作奖。该片成长离不开“青葱计划”,这个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主办的青年导演扶持平台。“每个创作环节都有顶尖前辈引路,让我获益匪浅。”导演高朋说。站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的历史节点,中国电影新力量正依托创作突破、产业支撑与代际传承,在光影世界中书写时代故事。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剧作教研室主任杨蕊看来,中国电影兼具百年积淀的“古老”与产业转型的“年轻”,形成了独特的表达优势。“在青年创作者身后,有一群人在撑着你往前走。我们热爱电影,会继续用电影记录时间,保留真诚,传递情感。”导演戴墨说。随着更多青年影人在舞台上崭露锋芒,中国电影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向世界讲述更精彩的中国故事。西班牙The Slate电影基金负责人佩德罗·巴巴迪略认为,金鸡奖是世界电影产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奖项,可以直观了解到中国电影产业现在的状况,“未来,我们想通过合拍电影,与中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互动联系”。“这些年来,中国电影变得越来越精良。我期待有一天有更多的中国电影能出口到海外,获得更好、更大的发行。”法国制片人娜塔莎·德维莱尔表示。11月12日,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电影工作者走基层惠民活动在厦门举行。这是参加活动的电影工作者共同合影留念。新华网记者 钟奕 摄责任编辑:王雪】
  • 1
  • 2
直播
更多
  • 1
  • 2
  • 1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