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直播
  • 抓好秋冬生产 夯实粮安根基——黄淮海秋冬种进行时
  • 希望的田野——衔接五载 振兴新程
  • 1
  • 2
  • 3
  • 1
  • 2
  • 3
新华时评丨进博为桥,中国与天下同利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题:进博为桥,中国与天下同利新华社记者樊宇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在举行,八方宾客共赴进博之约。中国坚持“与天下同利”,世界热诚回应。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进博会不仅成为世界经济通向中国经济的入海口,也是中国联结世界的重要桥梁。一年一度的进博会,已成为中外企业的共同期盼。过去七届进博会,累计吸引境外参展商2.3万家次,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尽管全球经济格局面临深刻变革,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小院高墙”“脱钩断链”甚嚣尘上,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机遇始终在这里。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源于其规模纵深。中国已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十四五”期间货物和服务进口预计超过15万亿美元。未来十多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过8亿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5.2%,“稳”的主基调没有变,“进”的势头没有变,“韧”的特性没有变。这一切都为国内外企业携手前行筑牢坚实基础。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29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展览面积和企业总数均创历史新高,美国企业参展面积连续7年保持第一……从本届进博会这些含金量十足的数据,足以感受到各方寻求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热度。从医疗、消费、食品、汽车、技术装备到服务贸易,从“头回客”到“回头客”,再到“常驻客”,全球企业踊跃参展,在这里触摸开放中国的脉搏。“中国市场足够大、足够开放。”泰国正大集团资深副总裁黄伟伟说,正大集团见证了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坚定步伐,更加坚定了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站在进博会这个“入海口”,世界看到的还有创新活力。进博会已成为全球创新链上的重要节点。本届进博会展示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涵盖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前沿领域。跨国公司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纷纷将进博会作为全球新品首发地、前沿技术首选地、创新服务首推地,正是看重其强大的溢出效应。中国市场的魅力在于产业融合与价值共创。进博会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卖场”,而是各种创新元素的聚集和交流地,形成了庞大而高效的资源网络。对于企业来说,参加进博会就是一次与全球优质资源深度对接的绝佳机会。很多企业将进博会视为其在中国发展的战略支点,目标从单纯的产品销售转向技术合作、联合研发,乃至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哥伦比亚黑巧克力品牌Lok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玛丽亚·卡罗琳娜·安古洛·埃亚洛认为,中国市场是“联通世界的窗口”。她说,来中国参加进博会不仅能接触到中国本土消费者,也是拓展其他亚洲国家业务的理想起点。进博会展现的中国大市场,既有庞大体量和消费升级需求作为坚实基础,也有汇聚前沿要素的“创新大脑”提供源源动力,诠释着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生动实践。不久前胜利闭幕的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未来,一个接续推进现代化的中国,必将为各国共同发展创造更广阔机遇。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中国是世界大市场,也是全球机遇的共创者、开放平台的共建者、发展成果的共享者。八载进博,常办常新,中国与世界开放融通、合作共赢的信念始终如一。江海汇流处,进博聚潮来,中国将与世界一起奔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海。
新华时评|让世界更好了解“十五五”战略擘画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题:让世界更好了解“十五五”战略擘画新华社记者刘怀丕7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和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共同发布中英文智库报告《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擘画》。这一报告为世界各国受众读懂中国“十五五”时期的战略擘画提供权威解读,为深入了解中国式现代化打开一扇窗。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计划),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从“一五”计划奠基工业体系,到“十四五”规划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国式规划始终以战略定力穿越周期波动,以制度韧性应对时代变局。系统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是分阶段有步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是有效应对复杂严峻外部环境新变化、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需要,是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性要求、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十五五”时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的重要一程。这一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确定了根本保证、价值追求、首要任务、根本动力、战略途径和重要保障,使中国这艘巨轮能劈波斩浪、浩荡向前。胸怀天下,立己达人。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不是一家独大,而是兼顾中国之需与世界之盼。“十五五”时期,中国将始终奉和平为基,持续谋开放之举,坚定促合作之实,坚守崇正义之心,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不断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努力推动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变乱交织。面对世界动荡变革,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也不会变。中国“十五五”时期的战略擘画和实施,必将为世界带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人民网评:冬日“暖薪”,让每一份辛劳都获得回报
临近岁末,结算工资、回家过年,是许多人实实在在的期盼。国务院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通知,自2025年11月1日至2026年春节前,在全国开展治理欠薪冬季行动,突出重点行业领域,抓好隐患排查、矛盾化解、应急处置和标本兼治,全面纠治欠薪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薪酬是劳动者应得的回报,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生活。拖欠薪酬不仅寒了劳动者的心,而且触犯法律红线,更关乎社会稳定。以专项治理行动守护劳动者的“钱袋子”,是民生保障的及时雨,更是践行社会公平公正的必然要求。 直击重点环节,破解欠薪难点。欠薪是个老问题,根治欠薪是一个系统工程。通知要求地方有关部门主动出击,全面摸清本地区、本领域欠薪风险,筑牢源头防控,让治理有的放矢。在推动实质性化解欠薪问题上,结合具体案情分类施策。有关部门可以组织开展协商协调,发挥劳动争议调解等作用,积极推动欠薪问题解决;也可以运用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通过法律途径帮助劳动者把被拖欠的工资报酬追到手。此外,还要发挥政府国企项目工资支付示范带头作用,加力实施“连环清”,优先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树立行业标杆,强化责任引领。多措并举,对欠薪行为“零容忍”。 治理欠薪,更要治本。有效保障劳动者权益,还有赖于事前预防。深化落实保障工资支付制度,规范开设使用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加强工会监督协调,多层面化解欠薪问题。有关部门在开展送温暖活动时,也要重点关注被欠薪劳动者,应帮扶尽帮扶,保障其基本生活。 法律长牙齿,对恶意欠薪行径,必须运用法治手段予以严惩。从欠薪发生原因看,有的是因为用工方有能力支付却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数据显示,2020-2024年五年间,全国法院共审结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6200余件、生效判决人数6200余人。公检法以及工会、人社等部门,要立足信息通报、线索移送、会商研判工作机制,及时介入欠薪案件,高效、妥善化解欠薪问题,严厉惩处恶意欠薪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强追赃挽损,尽最大努力让被拖欠的工资足额发放到位。此外,还要加强欠薪失信联合惩戒,提高欠薪行为的违法成本,构筑起“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格局,更好保障农民工福祉。 期待各地区各部门压实责任、狠抓落实,让治理行动取得实效。让每一份辛劳都能获得应有回报,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带着尊严回家过年,这份冬日里的“暖薪”保障,将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责编:孟哲、曲源)
  • 1
  • 2
直播
更多
  • 1
  • 2
  • 1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