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直播
  • 抓好秋冬生产 夯实粮安根基——黄淮海秋冬种进行时
  • 希望的田野——衔接五载 振兴新程
  • 1
  • 2
  • 3
  • 1
  • 2
  • 3
新华时评|让世界更好了解“十五五”战略擘画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题:让世界更好了解“十五五”战略擘画新华社记者刘怀丕7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和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共同发布中英文智库报告《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擘画》。这一报告为世界各国受众读懂中国“十五五”时期的战略擘画提供权威解读,为深入了解中国式现代化打开一扇窗。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计划),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从“一五”计划奠基工业体系,到“十四五”规划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国式规划始终以战略定力穿越周期波动,以制度韧性应对时代变局。系统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是分阶段有步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是有效应对复杂严峻外部环境新变化、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需要,是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性要求、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十五五”时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的重要一程。这一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确定了根本保证、价值追求、首要任务、根本动力、战略途径和重要保障,使中国这艘巨轮能劈波斩浪、浩荡向前。胸怀天下,立己达人。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不是一家独大,而是兼顾中国之需与世界之盼。“十五五”时期,中国将始终奉和平为基,持续谋开放之举,坚定促合作之实,坚守崇正义之心,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不断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努力推动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变乱交织。面对世界动荡变革,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也不会变。中国“十五五”时期的战略擘画和实施,必将为世界带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人民网评:冬日“暖薪”,让每一份辛劳都获得回报
临近岁末,结算工资、回家过年,是许多人实实在在的期盼。国务院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通知,自2025年11月1日至2026年春节前,在全国开展治理欠薪冬季行动,突出重点行业领域,抓好隐患排查、矛盾化解、应急处置和标本兼治,全面纠治欠薪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薪酬是劳动者应得的回报,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生活。拖欠薪酬不仅寒了劳动者的心,而且触犯法律红线,更关乎社会稳定。以专项治理行动守护劳动者的“钱袋子”,是民生保障的及时雨,更是践行社会公平公正的必然要求。 直击重点环节,破解欠薪难点。欠薪是个老问题,根治欠薪是一个系统工程。通知要求地方有关部门主动出击,全面摸清本地区、本领域欠薪风险,筑牢源头防控,让治理有的放矢。在推动实质性化解欠薪问题上,结合具体案情分类施策。有关部门可以组织开展协商协调,发挥劳动争议调解等作用,积极推动欠薪问题解决;也可以运用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通过法律途径帮助劳动者把被拖欠的工资报酬追到手。此外,还要发挥政府国企项目工资支付示范带头作用,加力实施“连环清”,优先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树立行业标杆,强化责任引领。多措并举,对欠薪行为“零容忍”。 治理欠薪,更要治本。有效保障劳动者权益,还有赖于事前预防。深化落实保障工资支付制度,规范开设使用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加强工会监督协调,多层面化解欠薪问题。有关部门在开展送温暖活动时,也要重点关注被欠薪劳动者,应帮扶尽帮扶,保障其基本生活。 法律长牙齿,对恶意欠薪行径,必须运用法治手段予以严惩。从欠薪发生原因看,有的是因为用工方有能力支付却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数据显示,2020-2024年五年间,全国法院共审结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6200余件、生效判决人数6200余人。公检法以及工会、人社等部门,要立足信息通报、线索移送、会商研判工作机制,及时介入欠薪案件,高效、妥善化解欠薪问题,严厉惩处恶意欠薪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强追赃挽损,尽最大努力让被拖欠的工资足额发放到位。此外,还要加强欠薪失信联合惩戒,提高欠薪行为的违法成本,构筑起“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格局,更好保障农民工福祉。 期待各地区各部门压实责任、狠抓落实,让治理行动取得实效。让每一份辛劳都能获得应有回报,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带着尊严回家过年,这份冬日里的“暖薪”保障,将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责编:孟哲、曲源)
打造农业科技创新主力军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农业科技创新,企业是主体。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11月6日,农业农村部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大力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强化农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现场会,强调要抓紧抓实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农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战略部署。我们要从政治高度和战略全局深刻认识大力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强化农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极端重要性,把这项工作摆上突出位置抓紧抓实。当前,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农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完全树立,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数量相对匮乏、自身实力不够强,科技人才少、创新能力弱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必须牢牢抓住强化农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这个关键,为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劲动能。要锚定企业主体地位,完善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当前全球农业正加速进入以生物技术、智能装备、数字农业为标志的新阶段,唯有锚定企业在科研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快速响应技术变革。要发挥好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的多重作用,支持企业深度参与科技创新决策,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在培育科技领军企业的过程中,要尊重创新规律,既要盯住大块头、培育创新龙头,也要抓好专精特、打造行业“小巨人”,“一企一策”做好分类指导服务。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企业天然贴近市场、了解需求,有着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优势。要下功夫解决好我国农业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的问题,积极搭建科企融合发展平台,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校深度协作。要鼓励企业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紧盯高产优质品种、高效节水技术、高端智能及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等产业急需领域,在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升级的良性发展。要强化政策要素保障,用心用情用力帮助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强化农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涉及部门多、链条长,需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跨前一步加强协调,为企业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生态。要加大政策支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确保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投入到位、保障到位;要抓好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各类侵权行为,保护好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农业科技金融服务,因地制宜探索金融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路径和落实举措,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着力破除制约农业企业科技创新面临的各种障碍,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下一步必须将强化农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持续推动优势资源向企业凝聚,用心培育“敢创新、能创新、善创新”的肥沃土壤,让农业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量”,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铸就坚实根基。作者:农民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 1
  • 2
直播
更多
  • 1
  • 2
  • 1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