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直播
  • 稳粮仓 促增收——2025三夏进行时
  • 专题:肥料在中国
  • 1
  • 2
  • 1
  • 2
人民网评:压实防汛“最后一公里”,守护人民安康
汛情就是大考。近期,从贵州盘州市羊场乡8分钟闪电转移受胁群众,到云南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成功转移避险219户789名群众……这些与时间赛跑的救援故事,不仅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诠释,更是责任链条在防汛一线环环紧扣的真实写照。 防汛工作千头万绪,末端落实是关键。汛情面前容不得丝毫侥幸。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将应急响应落实到“最后一棒”,把责任压实到“最后一米”,筑牢防汛救灾的“铜墙铁壁”。 各层级紧密配合、协同作战,为有效应对洪涝灾害奠定了坚实基础。气象部门强化联合会商,提高预报精准度,让预警信息跑赢暴雨;水利部门加强堤防巡查、水库调度,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点,确保工程安全;应急管理部门统筹救援力量,预置救援物资,确保在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基层干部下沉一线,对隐患点、风险区做到心中有数。就像5月20日,在重庆举行的“应急使命・2025”-长江上游防汛抗洪演习,2000余人参加,设置15个科目,既磨合了指挥调度机制,又对“三断(断电、断网、断路)”应急保障、队伍实战以及基层组织动员等多方面能力进行了检验。 基层工作人员是守护群众的第一道防线。当预警信息传来,能否在最短时间内组织群众转移避险?面对突发险情,能否迅速调配资源开展抢险?这些都考验着基层工作人员的担当与能力。截至6月25日,盘州市全市水库、地灾点等重点区域已完成应急演练375场次,锤炼出关键时刻的应急反应能力。都匀市组建155支3634人的三级应急队伍,开展259场演练提升战斗力。实践证明,只有平时多流汗、多“找茬”,汛时才能少流血、少出错。基层工作人员要对辖区情况多了解、多琢磨,做到心中有数、行动有力,才能保障防汛工作一环扣着一环,稳稳当当向前推进。 防汛工作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汛期,纪检监察部门下沉一线,紧盯物资储备、值班值守、隐患整改等关键环节,对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现象“零容忍”。“防汛救灾物资储备是否充足?”“24小时轮班值守制度是否执行到位?”“目前水库的水位有多高?是否有风险?”这些问题,既是对防汛纪律的维护,也是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负责。同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发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只有织密监督网,让失职失责无处遁形,方能确保责任落实。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唯有将责任链条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把应急响应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才能在洪水来袭时,拥有足够的底气与能力守护家园,让人民群众在风雨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推荐阅读: 人民网评:织密防汛安全网,压实责任之基 人民网评:科技赋能,为防汛装上“智慧大脑” (责编:孟哲、曲源)
人民网评:“高效办成一件事”,以小切口撬动了大改革
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高效办成一件事”以小切口撬动了大改革。新征程上如何更好发挥牵引作用、助力高质量发展?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从顶层设计层面对深化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常态化落实作出部署,彰显了以改革优服务、促发展的坚定决心和主动作为。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从老百姓的出生、就业、就医、养老,到经营主体的准入准营、招聘用工、经营发展、注销退出,政务服务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初步实现521万项服务事项和3.6万多项高频热点服务应用的标准化服务,有力支撑各地各部门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在“高效办成一件事”助力下,聚焦关乎企业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实现了从“多部门来回跑”到“一件事高效办”,这正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践行。 “以前,企业符合哪项优惠政策,领取什么奖励补贴,得自己到相关职能部门去申请;现在不用申请,更不用来回跑腿报材料,惠企资金自动就到账了。”一位企业负责人道出了变化所在。从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实现政策兑现“足不出户”,到搭建数字化平台,为求职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实践表明,“高效办成一件事”之所以带给企业和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就在于抓住了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打通了堵点卡点,推动政务服务理念转变、流程重塑、部门协同。这项看似聚焦“小切口”的改革,实则撬动了政务服务整体质效跃升的大格局,带动了政府治理能力整体提升,体现了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发展前进的过程。”今天的中国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问题,更加需要打通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完善覆盖全国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这次印发的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总蓝图、施工图,必将有力引领“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开展、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更好发挥对高质量发展的服务保障作用。 当前,政务服务改革已从初期攻坚转向长效制度构建,对各级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和能力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要强化系统观念,牢固树立整体政府的理念,既要自觉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打通数据、信息等壁垒,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集成,也要立足经营主体和个人两个全生命周期、优化全流程服务,坚持集约高效,不断提高服务实效。另一方面,要增强创新思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和创新,拓展生活服务、产业扶持、工程建设、城市更新等领域应用场景,推动银行、医院、电信等企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事项纳入“高效办成一件事”,创造性地建立和推动特色事项在服务一线落地见效。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一切为了人民、更好造福人民,这是政务服务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推动政务服务从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定能以一流政务服务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助力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责编:孟哲、曲源)
新华时评丨中欧携手,做世界“稳定之锚”
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题:中欧携手,做世界“稳定之锚”新华社记者谢彬彬近期,中国与欧盟以及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高层互动密切,中欧各界交流频繁,对外发出正面、积极的信号。在中欧建交50周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双方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正当其时,对双方和世界都是好事。在当前复杂国际局势下,中欧有必要总结过去半个世纪风雨历程的经验,增进理解互信,巩固伙伴定位,凝聚合作共识,妥处分歧差异,共同开辟中欧关系下一个更加坚韧自主、更加成熟稳定、更加目光远大的50年。近日,中欧举行欧盟委员会换届以来的首轮高级别战略对话,就中欧关系和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中方代表表示,愿同欧方推动新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取得积极成果,为中欧关系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欧方代表表示,愿同中方筹备好新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通过坦诚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发展更具建设性的欧中关系。中德举行了第八轮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均表示此次对话全面、务实、坦诚并富有建设性,增进了彼此理解,扩大了双方共识。中法两国外长举行会谈并共同主持了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七次会议,就中法、中欧关系进行了深入、积极、坦诚交流,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回顾中欧关系发展历程,尽管中欧存在差异,但没有根本利益冲突,正是双方相互尊重、超越分歧、增进理解,才确保中欧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中欧加强合作是客观需要和大势所趋。建交50年来,中欧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特别是经贸领域的合作为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欧贸易额从24亿美元增长到7800亿美元,投资额从几乎为零增长到近2600亿美元。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货值超4500亿美元,成为联接亚欧的黄金通道。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大背景下,中欧唯有合作才能共赢。中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并在持续释放市场潜力,中欧双方在许多领域都有很大的合作潜力。近期,第十六届中欧企业家峰会、2025年中欧商业高峰论坛、第五届中欧(法国)跨境电商论坛、第二届中欧企业ESG最佳案例大会等活动密集举行,中欧企业共话经贸合作新机遇,共同探索未来发展新路径。回顾中欧半个世纪的交往,最一致的共识是多边主义,这一点在今天更显重要性。在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横行的当下,中欧作为全球两大力量和两大经济体,更要秉持建交初心,加强战略沟通,开展协调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维护国际规则和公平正义。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不仅成就彼此,也将照亮世界。中欧坚持对话合作,阵营对立就难以形成;中欧选择开放共赢,经济全球化潮流就不会逆转;中欧携手践行多边主义,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将不断增强。近期来华参加中欧央行行长首次年度会晤的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也承认,欧中利益相互交融,在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等诸多方面有着共同责任。“关税战、贸易战只会双输,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开放合作才是正确选项。”一个更加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符合双方根本利益和世界普遍期待。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中欧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应当坚持伙伴关系定位和合作共赢主基调,加强沟通、增进理解,筑牢互信,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做世界的“稳定之锚”,成为彼此可靠强劲、相互成就的伙伴。中欧即将举行新一次领导人会晤,希望双方能够以此为契机,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内涵、开辟新前景,也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 1
  • 2
直播
更多
  • 1
  • 2
  • 1
  • 2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