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直播
  • 稳粮仓 促增收——2025三夏进行时
  • 专题:肥料在中国
  • 1
  • 2
  • 1
  • 2
新华时评丨共同守护“会飞的邻居”
新华社上海7月4日电题:共同守护“会飞的邻居”新华社记者董雪鸟类,是我们身边“会飞的邻居”,它们不仅点缀城市生活,更对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精灵。强化保护措施,增强爱鸟护鸟意识,守护好这份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守护“会飞的邻居”,要坚决打击非法猎捕贩卖国家保护鸟类等犯罪行为。中国野生动植物种类多,活动和分布范围广,少数地方乱捕、滥猎、滥食鸟类等野生动物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威胁野生鸟类等种群安全。对此,要加大执法力度,推进部门联动,借助高科技手段,坚持对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野生鸟类犯罪全环节打击,坚决斩断违法犯罪链条。守护“会飞的邻居”,要保护好鸟类栖息地和迁飞通道。中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候鸟跨境迁徙的重要通道,保护栖息地和迁飞通道对鸟类生存繁育至关重要。曾经,鸟类的生存空间不断遭受城市扩张、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的挤压。如今,湿地、森林、灌丛得到了更好的保护,更多的城市规划建设选择为鸟类留出一方天地,城市公园、绿地、小区中多了“鸟语花香”的角落。同时,对候鸟迁徙通道、停歇地、繁殖地等区域加强巡护值守,确保候鸟迁徙安全,也是护航鸟类繁育生息的硬核之举。更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亲近自然风潮的兴起,正在全社会播撒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种子。以观鸟活动为例,越来越多的爱好者拿起望远镜,观察这些精灵的千姿百态,聆听它们的歌声,感受生命的奇妙与坚韧,从中收获心灵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深刻体悟。这种“不接触的互动”,有利于培养生态保护意识,让爱鸟护鸟、尊重生命从口号变成越来越多人的自觉行动。鸟类振翅飞翔的天空,也是我们共享的蓝天。守护“会飞的邻居”,就是守护生物多样性,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绿水青山。
新华时评丨以担当和远见破解全球发展筹资难题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题:以担当和远见破解全球发展筹资难题新华社记者董越6月30日至7月3日,联合国第四次发展筹资国际会议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会议达成积极共识,通过了《塞维利亚承诺》,反映了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于缓解发展筹资缺口的迫切愿望。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发展筹资困境正成为制约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展现更大的诚意与担当。当前,全球发展正面临严峻的筹资挑战。一方面,资金缺口巨大。联合国最新报告指出,全球每年需要额外筹集4万亿美元资金,才能实现消除贫困、饥饿与不平等、应对气候变化及保护地球等可持续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筹资负担沉重。由于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结构性失衡,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比发达国家高出2至4倍的借贷成本。全球有33亿人所在国家的债务开支已高于医疗或教育投入,债务负担迫使一些发展中国家陷入偿债与发展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个别国家奉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冲击全球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其官方发展援助不断滑坡,让本已严峻的筹资形势雪上加霜。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作为“整个发展引擎”的筹资机制“正在熄火”。国际发展融资专家委员会成员何塞·安东尼奥·阿隆索感叹,“全球发展筹资体系——包括发展合作体系——未能跟上近几十年来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破解这一全球困局,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特别是发达国家展现担当和远见。从历史根源看,长期的殖民剥削与资源攫取是造成今日南北发展鸿沟的深层原因。从现实结构看,由发达国家主导建立的全球经济金融规则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是加剧发展中国家筹资困境的重要原因。发达国家理应在弥补发展筹资缺口上展现更大担当,切实履行其官方发展援助和气候资金承诺,通过债务减免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困境。若任由发展鸿沟扩大,不仅将阻碍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其产生的溢出效应也将严重拖累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增长,最终造成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所有经济体面临市场萎缩、供应链紊乱乃至安全环境恶化的风险。反之,妥善解决发展筹资问题,将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提高全球劳动力素质、促进生产力跃升,其红利将惠及整个世界。因此,发达国家在发展筹资问题上的任何迟缓或不作为,既是道义上的缺失,也是战略上的短视。作为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紧密相连,为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筹资困境和发展难题贡献中国力量。从加大对外援助力度,到积极参与多边发展筹资,从大力提升对外投资规模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发展战略对接,中国一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开放市场,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中国积极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发挥更大作用,为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提供中国方案。中国主张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共造“发展引擎”,为世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本次会议上,中方呼吁发达国家足额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和气候资金义务,将南南合作作为南北合作的重要补充,并广泛动员各类发展资源,拓宽协同有序的发展筹资渠道;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架构中的话语权,推广本币融资工具,筑牢全球金融安全网,完善高效稳健的发展筹资体系……一系列建设性主张为破解全球发展筹资难题拓宽了思路。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面对发展筹资巨大缺口,国际社会应携手行动,共解发展难题。本次会议达成的共识为化解筹资困境描绘了路线图。面向未来,各国唯有加强团结,将共识付诸行动,才能让“规划图”转化为“实景图”,共创发展繁荣的美好明天。
“脚踩泥土”也要“仰望星空”
近日,一则“工地大哥参加北京图书大厦读书会”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来自河南省濮阳县文留镇银岗村的建筑工人刘诗利,平日搬钢筋、打混凝土,休息日穿梭于书店。 长期以来,社会对体力劳动者的关注多停留在工资保障、安全条件等物质层面,而他们的精神需求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刘诗利的选择打破了这一刻板印象,劳动的繁重从未消解他的精神渴求,书籍对于他,是帮助自己干活做事,是工作之余的放松,也是给孩子们言传身教。这也提醒我们,讨论“劳动者尊严”时,既要考虑到他们基本的物质需求,也要在精神文化层面提供更多条件。 普通劳动者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是值得珍视的文明底色。给予他们更多精神关照,需要社会各方形成合力,如进一步推进图书馆、博物馆、公益展览等公共场所和公共资源向公众敞开,推动“职工书屋+技能培训”建设等,以此助力更多像刘诗利这样“脚踩泥土”的普通劳动者更从容、更自信地“仰望星空”。 作者:李丹迪
  • 1
  • 2
直播
更多
  • 1
  • 2
  • 1
  • 2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