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直播
  • 抓好秋冬生产 夯实粮安根基——黄淮海秋冬种进行时
  • 希望的田野——衔接五载 振兴新程
  • 1
  • 2
  • 3
  • 4
  • 1
  • 2
  • 3
新华时评|航天员安全往返天地间,中国载人航天值得期待!
新华社酒泉11月25日电题:航天员安全往返天地间,中国载人航天值得期待!新华社记者11月25日12时1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二十二号飞船。这艘无人状态飞船,后续将作为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的返回飞船。20天前,神舟二十号飞船因疑似遭空间微小碎片撞击推迟返回。11月14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换乘”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这为国际航天领域高效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成功范例,诠释了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自1992年正式立项至今,中国载人航天始终把确保航天员安全摆在首要位置。这一次,从按下“暂停键”到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平安归来,再到神舟二十二号飞船星河赴约,中国载人航天这一成功实践再次证明:中国有能力确保航天员安全往返天地间。这种能力,体现在工程全线面对突发状况时的从容应对、科学处置中。在飞船疑似遭空间微小碎片撞击的紧要关头,为确保航天员绝对安全与任务圆满成功,工程迅速启动应急机制。从研判到决策,很快形成稳妥方案,展现出中国载人航天的技术底蕴与预案体系。这种能力,体现在广大参研参试单位大力协同与攻坚克难中。稳步高效完成风险分析评估、方案论证决策、人员物资调动、乘组换船返回、飞船应急发射……生动践行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种能力,体现在中国航天人科学求实、严慎细实的优良作风中。人类探索太空的征程始终与风险相伴。中国航天人始终秉持对方案严谨设计、对计划科学论证、对质量千锤百炼、对管理精雕细琢。这熔铸于每一名航天人血脉中,化作日复一日的行动自觉,成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制胜密码”。这种能力,体现在未雨绸缪、全时待命的底线思维中。自神舟十二号任务起,我国载人飞船发射便采用“发一备一、滚动备份”策略,确保在突发状况下,备份火箭与飞船可随时启动,执行空间站应急救援任务。这次任务,验证了中国空间站任务这一策略的科学性、可靠性,中国载人航天具有从容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神州再挽满弦弓,直送神舟射苍穹。神舟飞船飞向太空的轨迹,彰显了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中国载人航天,值得期待!
新华时评丨警惕高市复刻危险的历史剧本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题:警惕高市复刻危险的历史剧本新华社记者叶书宏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往往押着惊人相似的韵脚。近期,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所谓“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论调充分暴露其赤裸裸的干涉野心,其实质是妄图通过重新定义“危机”,为日本突破“专守防卫”的宪法束缚寻找法理出口。回顾历史,人们从这一激进的政治操弄中,探到令人不安的讯息:高市的逻辑确与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将国家推向毁灭的路径呈现出惊人的同构性。时间拉回1931年。彼时,为了给侵略中国东北寻找借口,松冈洋右等政客与日本军部竭力鼓吹“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这一荒谬概念。这种将“生存空间”外推的谬论,最终营造出舆论:国境线之外的侵略竟是关乎国运的“自卫”。如今,“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论调,与“满蒙生命线论”如出一辙。它试图将日本的安全防卫边界强行划到他国领土,单方面将地缘利益线定性为“存亡危机事态”。如果这种逻辑成立,日本自卫队的行动将不再受“本土防卫”限制,而是随着政客定义的“利益线”无限延伸。这不仅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挑衅,更是在法理上为日本再次对外扩张打开了大后门。回首过去,日本走向战争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当权政客对危机的“刻意制造”与“扩大利用”。无论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还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日本军部与激进政客都是一个套路:人为制造外部紧张局势,从而压制国内反战声音。今天日本右翼正在复制这一剧本。高市早苗等人不断渲染夸大“中国威胁”,高调宣称介入台海局势,本质上是一种“为了修宪而制造危机”的政治纵火,推动“预言的自我实现”:通过露骨挑衅恶化周边环境,反过来宣称“和平宪法已失效”,从而为扩军修宪铺平道路。军国主义的老剧本反复搬演。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也是强调面临美国经济封锁,国家面临“生存危机”。这种将侵略包装成“打破绝境”的叙事,成为其发动战争的一贯伎俩。而今,高市早苗等人的政治话术正在复刻这一话术。历史告诉我们,战争不是一夜之间爆发的,而往往始于对“危机”的刻意制造和对“生存空间”的无限夸大。昔日,“满蒙生命线”的谎言将日本拖入了罪恶的深渊;今日,“台湾有事”的叫嚣正试图拆除日本战后和平繁荣的防波堤。这是历史幽灵的重现。当一些势力开始用外部威胁掩盖内部矛盾,当“先发制人”的冲动取代“专守防卫”的限制,日本就已经站在了危险的悬崖边。日本人民应当警惕:那些把“国家存亡”挂在嘴边并借此扩军备战的右翼政客,恰恰是把国家推向危机的罪魁祸首。
人民网三评“公文抄袭”之三:摒弃“长空假”,力求“短实新”
整治公文领域乱象,不仅是对文字工作纠偏,更是改文风转作风的具体实践。作风决定文风,文风体现作风。破除“长空假”,践行“短实新”,是改进文风、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突破口。然而现实中,一些公文篇幅冗长、空话连篇,更有甚者弄虚作假、照搬照抄。这些“流水线”公文和不良文风,极大地消解了政策实效,严重透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整治公文抄袭积弊,破除“长空假”顽疾,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必须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坚守人民立场。广大干部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写作导向,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把公文写作作为联系群众的桥梁、服务发展的载体。只有真正站在人民的角度,才能写出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公文。提升专业素养。开展经常性“沉浸式”公文培训,组织干部多到基层一线“接地气”,在调研中锤炼“短实新”本领。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才能让出手的每一份文件都能成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注重技术赋能。运用AI查重系统建立公文“基因库”,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异常文本,从而让公文抄袭无处遁形。推进“材料减负”,要持续推进精文减会,把基层干部从冗余的公文撰写中解脱出来,真正使公文回归“必要、管用、精准”本质,在根源上压缩公文抄袭空间。强化制度约束。完善公文质量评估体系,将“短实新”纳入绩效考核,对抄袭造假实行“一票否决”。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优良文风内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基因和行动自觉。谁敢在公文上弄虚作假,就让他付出沉重的代价。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破除“长空假”之弊,践行“短实新”之道,用务实文风书写为民情怀,以优质公文服务高质量发展。
  • 1
  • 2
直播
更多
  • 1
  • 2
  • 1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